河北粮仓的“丰收密码”
今年粮食总产量773.02亿斤
河北粮仓的“丰收密码”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今年河北粮食播种面积9665.7万亩,单产399.87公斤,总产量773.02亿斤,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北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稳产量、提产能、强机制、增效益,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河北贡献。
党政同责保面积,完善稳粮增收“政策包”
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玉米大丰收,亩产1500多斤。”深州市王家井镇种粮大户孙仁中干劲十足,“收完玉米压茬播麦,冬小麦进入了越冬期,苗情长势良好,看样子,来年的收成有指望。”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北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耕地、保播种面积、保产能、保产量,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工作,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稳定播种面积是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受去年秋汛影响,连日的大雨,地里积水严重,去年的小麦迟迟不能播种,那时候,可是愁坏了。”邢台市南和区贾宋镇种粮大户宁永强说,多亏政府帮忙,及时组织排水,制定详细的播种方案,2000亩地全部完成小麦播种。经过不懈努力,晚播了近半个月的小麦喜获丰收。
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今年这第一仗,尤其艰难。河北克服历史罕见秋汛、疫情多点散发、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等困难,扭转大面积晚播、冬前苗情近30年最差的不利形势,全省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河北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全面落实2022年国家下达河北3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持续推动耕地质量提升。
有了面积,种好地还得靠农民的积极性。“今年每亩收到一次性种粮补贴41.44元、耕地地力补贴95.41元,补贴力度大,丰收又增收。”邯郸市邱县香城固镇种粮大户张朝印掰着指头,细数今年领取的一项项补贴,“政策托底,种粮更有信心。”
丰收背后是政策支撑。今年,河北持续健全完善稳粮增收“政策包”,充分调动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用好产粮大县奖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保障粮食生产能力。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加大与农业农村部沟通对接力度,争取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5.64亿元用于支持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稳定面积、促弱转壮和病虫害防控等。积极争取省财政0.54亿元,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贴提高到200元。做好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确保补贴真正发放给实际种粮主体。
科技赋能种好粮,农民挑上“金扁担”
“邯豆8号这个品种选对了,高产、抗病性好、适合机械化收获。”邢台市任泽区种粮大户赵孟辉种了800亩地,全部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选择的是邯豆8号,玉米品种选择的是新单58、延科338、明科玉77。“玉米基本不减产,一亩还能收200多斤大豆,再加上国家给的每亩200元补贴,一亩能多赚五六百元。”赵孟辉说。
不仅秋粮,良种在夏粮中的表现也很突出。6月12日,邢台市南和区阎里村马兰1号高产攻关田实打实收,实际亩产达863.76公斤,创下全省小麦亩产历史新高。6月14日,魏县1200亩马兰1号节水高产示范方,专家组随机选取两个地块实打实收,平均亩产810.80公斤,这是河北小麦大面积亩产首次超过800公斤。
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种子,成为丰收的关键因素。河北已培育出高油酸花生、双高大豆、强筋小麦、特色杂粮、马铃薯等一大批高产高效、生态节水新品种。通过加大良种培育和推广力度,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
今年秋收时节,在成安县成安镇的玉米地里,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无人驾驶收割机匀速直线推进,不一会儿,机身仓储显示已经装满。“无人驾驶收割机可以提高收获的精度,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2%至3%的损失。”成安县成安镇南鱼口村种粮大户杨俊山说,挑上“金扁担”,种粮越来越带劲儿了。
粮食种得好,更要收得好。今年,河北指挥调度9.7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8.2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开展机收作业,小麦和玉米机收率分别达到99.8%、83%。在18个县开展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示范推广,推行收获、整地、播种“一条龙”技术模式,发挥农机合作组织作用,开展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服务,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
“配方施肥、种肥同播、一喷多防,好技术为种田托了底。”邯郸市永年区小龙马乡大张村郭尚和说,“农技员一对一帮扶,遇到难题,有人教、学得会、学得快。”
农技服务更到位,现代要素发力田野。夏粮生产开局不利,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在137个产粮大县成立粮食科技服务团,在1766个乡镇设立粮食科技服务站,向4.5万个村选派粮食生产科技专员,分区域、分类别、分时节加强田间精准管理,成为夏粮丰收的“关键密码”。在夺取夏粮丰收基础上,河北聚焦玉米、大豆、谷子、薯类等重点作物,分区域分作物分生育期制定管理技术意见建议,确保了秋粮丰收。
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增加农民种粮效益
“我们这儿有种大豆的传统,今年农场种植了700多亩大豆,通过开展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亩产达到500多斤。”说起今年的收成,石家庄市藁城区廉州镇种粮大户冯兵文脸上满是笑容。
藁城区是省内区县中种植面积最广的大豆繁育示范基地。今年,藁城区积极开展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联合河北省农科院、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立了10个千亩示范方、30个百亩示范方,示范总面积接近2万亩,实施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和繁种基地建设,实现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围绕保障粮食和油料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今年,河北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促进粮油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聚焦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在35个县(市、区)开展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推广一批粮油作物高产优质抗逆品种,集成推广一批高质高效技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区域性优势产业,带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
“我们将土地改造为适宜粮食种植的绿色高产农田,不仅便于大型农机耕作,还用上浅埋滴灌技术,每亩可节水60立方米。”河北梅颂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论洪赤说,水肥一体化让肥料直接灌溉到农作物根部,减少肥料挥发,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河北农田灌溉用水占全省用水总量的60%以上。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实施滴灌、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300万亩,着力解决大水漫灌问题。在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区,以规模经营主体、托管服务组织为依托,大力发展节水节地、省时省工、成本较低和适于机械化作业的浅埋滴灌,实现稳粮与节水“双赢”。
粮食生产,季季压茬。时下,全省3354.1万亩冬小麦长势喜人,预计到越冬期后,一、二类苗可达到90%以上,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记者郝东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