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二次创业, 标准化重塑“盱眙龙虾”

发布时间:2023-01-03 11:32:00来源: 人民网-江苏频道

  过去一到夏天,小龙虾就风靡大江南北,江苏盱眙因龙虾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还赢得了“中国龙虾之都”的称号。

  据了解,盱眙龙虾的产业链条上,养殖、加工、餐饮、电商等领域从业人员累计超过20万人,占到全县人口的1/4。“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从2009年的10亿元,一路飙升至如今的306.5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国水产类榜首。

  受疫情影响和同业竞争因素,盱眙就龙虾产业提出了“二次创业”,明确发力重点在于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不久前,该县以99.86的高分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国家稻虾共生标准化示范区。这是当地在龙虾产业链标准化上的又一亮点。

  标准贯穿龙虾全产业链

  从养殖到加工,盱眙龙虾在全产业链上迎来了预制菜的新赛道。

  提前一天在网上下单“盱眙龙虾”,取货时捎带在楼下商超买几罐啤酒,一场世界杯的观赛小食套餐便已就位。在物流发达的长三角,这已是司空见惯的消费场景。

  “在京东平台,按销量搜索‘龙虾’产品,能够看到我们的产品排名靠前。”依托中国品牌·盱眙龙虾官方自营旗舰店,盱眙舌尖猎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八分一盱眙龙虾“爬”上了全国食客的餐桌。公司负责人侯小东并不意外:“盱眙龙虾的公共品牌历经多年运营,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我们的小龙虾预制菜产品刚好迎合了消费者需求。”

  与传统餐饮业不同,预制菜属于食品加工业范畴。侯小东说,标准化是工业的重要特征,机器代替人工,清洗、杀菌、消毒都有了保障,机器会“一丝不苟”严格执行每一个流程。

  有了标准规范,小龙虾会更“香”。

  从《淡水小龙虾购销规范》行业标准,到《地理标志产品盱眙龙虾》省级地方标准,再到《盱眙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盱眙龙虾香米稻谷》市级地方标准,《盱眙龙虾(活体)》等16项团体标准,《预制调理盱眙龙虾速冻加工技术规程》企业标准……盱眙县市场监管局标准计量科科长江成玉介绍,盱眙已经为龙虾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参照体系。

  江成玉举例说,“由江苏盱眙龙虾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发布的《预制调理盱眙龙虾速冻加工技术规程》,已为龙虾预制菜从业者提供了‘参考答案’。以沥干后的龙虾油炸环节为例,用机器将油温精准控制到162℃,油炸时间设置为40秒,油炸后虾的中心温度在75℃以上,这个时候它的口感品质俱佳。”

  标准化还提升了龙虾的品质。据盱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耀介绍,过去讲“大养虾”,现在讲“养大虾”,方法在标准里同样有体现。今年发布实施的《盱眙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程》中,从水稻种植、龙虾苗种供应、喂养、疾病防治多个维度进行了规范,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标准让门外汉一看就懂

  在盱眙县管仲镇养了7年小龙虾的姬生,去年得到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院的支持,再次迎来种养技术升级,从“一稻一虾”到“一稻三虾”,亩产收入增加近2000元,生活蒸蒸日上。

  在姬生看来,他的龙虾生意做得旺,重要一点便在于顺势而为。2015年,眼见同村越来越多的农户投入龙虾事业,姬生在自家二亩自留地“跟风”试验了龙虾养殖,虽说他平时不怎么打理,正常在外务工,可这次尝试依然给他带来几千元的收入,一下激发了他正式入行的兴趣。

  “从肥水运筹、环沟建设到水草管理有一系列规程,门外汉也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姬生说,短短几年间,成熟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在不断革新,他们跟着标准走,收入翻了两番。

  既有利于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又有利于地方产业发展,在盱眙,标准化思维正在逐步贯穿到稻虾种养的全流程。2019年12月,由盱眙县政府承担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请工作正式启动,这意味着盱眙龙虾产业标准化示范的研究与推广踏入快车道。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截至今年底,盱眙沿(淮)河、沿(洪泽)湖、沿(水)库等水源比较好的地区,重点分布在淮河镇、管仲镇、鲍集镇、黄花塘镇、马坝镇、官滩镇等乡镇为标准化示范区,全县13个镇街都将完成标准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标准竞争是最核心的竞争。谁制定标准,谁就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这种理念在地方产业发展中同样适用。”盱眙龙虾协会会长芮士光介绍,据测算,2021年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为4221.95亿元,同比增长22.43%,“发力二次创业,盱眙龙虾大有前景”。如今,随着预制菜的走红,包括盱眙泗州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上海雨生百谷食品有限公司盱眙分公司、盱眙鲍贡食品有限公司、盱眙希望龙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入局,盱眙龙虾产业再迎新的增长点。

  标准化正在重新定义“盱眙龙虾”。正如盱眙县委书记邓勇所言,盱眙龙虾产业的“二次创业”,首要之事便是在标准上发力,制定标准、发布标准,围绕从养殖到加工、从餐饮到服务、从创业到管理,构建一个全产业链体系,推行一套可执行标准,“把标准制定的过程,上升为产业增长的过程,以标准抢占市场制高点”。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