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筑牢民生实事底线 全力保障生产生活
幸福生活离不开民生保障。
2022年,湖南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增进百姓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力抗旱,确保大旱无大灾
2022年7月8日以来,一场超历史同期极端干旱天气席卷我省,全省各地奋力迎战,全力应“烤”。
邵阳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打井找水行动,共打井760口,投入抽水设备5.56万台,引提水1895.71万立方米,保障3.95万人、3.85万亩水田用水,稳定解决了50人以上“送水村”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对101个缺水村采取“一村一策一专班”模式送水上门,解决了1.79万人生活用水困难。
临湘市提前预判旱情,从2022年7月1日起,境内主要湖泊下闸蓄水、山塘水库节流保水,并疏通河道15公里、衬砌改造渠道60.1公里,打通河湖水库到高标准农田的“中梗阻”,缓解了15万亩农田旱情,确保大旱之年无大灾,粮食总产量达35.16万吨,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临武县共投入资金1260万元、组织人力2.7万人次,组建抗旱服务队41批次,投入抗旱设备0.3万台次,解决因旱饮水困难人口2.5万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最大程度减轻了干旱影响和损失。同时,农业农村部门与农业保险机构合作,全县0.4万亩的绝收面积建立了补贴到户台账,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受理受灾面积0.6万亩,发放理赔资金30余万元。
全省各地以“汗”抗旱,全力保人饮、保灌溉、保民生,使这场持续近4个月的抗旱保供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促进就业,让劳动者安居乐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
耒阳市全力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创新打造“耒就业”公益职介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12月中旬,进驻企业977家,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已返回1.93万人。
邵东市充分发挥邵商和各类人才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大力促成人才回归、资金回归、项目回归,在全省率先建立乡村振兴信息服务中心,为企业、项目和人才“双向奔赴”畅通渠道。1年来,共有2.6万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营主体2.5万家,带动家门口就业10万人;兴办就业帮扶车间205家,帮助6793名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搬迁群众能否“稳得住”,就业好不好是关键。沅陵县通过体制机制到位、拓展稳岗到位、培训赋能到位、精准服务到位,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全部实现就业,人均收入达18039元,比搬迁前翻了一番。
“搬家后我不再出去打工了,就在家门口工作,不仅每月能挣到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在太安社区美桀电子就业帮扶车间担任班长的高兴国说,“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会同县首创开展“无欠薪”县城建设,让农民工就业无忧。该县强化企业管理,对用人单位分类“画像”,实行信用评价等级管理,项目开工前必须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组建65人一线执法队伍和工资争议“速裁庭”,建立联合执法和案件联席会商制度,2022年为469名农民工追回工资417万余元。
保障养老,敬老院成了“幸福院”
养老服务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
双牌县投入2500万元建成县福利中心,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托管运营,开创“公建民营”历史先河。该县成立“养联体指挥中心”,打造农村标准化区域性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五保之家等设施,统一服务标准,提升管理服务整体水平,让敬老院真正成为老人们的“幸福院”。
冷水江发挥工矿特色,依托厂矿医院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成养老康复中心,加快建设公办康养机构,建设改造康复医院,引进老年医院入驻冷水江市颐养梅山养老服务中心,引进乡镇卫生所入驻区域性敬老院。该市还充实专业社工、志愿者力量,持续开展老年人颐年计划,2022年开展志愿活动282场次,服务老人4989人次。
花垣县打通养老服务“神经末梢”,以县社会福利院为龙头、12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村级养老服务点为基础,全力打造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共接纳186名失能特困老人入住,实现特困老人“愿住尽住”;推行“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建设“智慧民政”养老服务平台,社会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筑牢民生实事底线,全力保障生产生活,三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在快速提升。(记者 余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