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持续发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前不久召开的嘉兴市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嘉兴市委关于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为嘉兴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连接世界大舞台,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道路上加速奔跑注入了新的动能。
总投资超千亿元、跨越长江和杭州湾的通苏嘉甬高铁开工建设,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新发展阶段浙江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两个建设方案获国家层面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建设两个实施方案获省级层面印发,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首期开园,全省首笔依托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实现异地退休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顺利办理……
翻看2022年的成绩单,嘉兴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蹄疾步稳,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速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迎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国家战略,嘉兴持续擦亮虹桥“金南翼”底色。沪苏嘉城际铁路、嘉兴机场项目实现开工建设,长三角传化智慧港、长三角氢能产业园、同位素产业园等加快建设,科创绿谷研发总部、南湖实验室新建项目(一期)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2022年嘉兴15个“金南翼”年度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5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8%。
过去一年,嘉兴接沪连杭的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的胜势,区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杭海数字贸易新城成功创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累计签约科技型项目82个,杭海城际铁路西延项目通过预可研专家评审;推进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20项年度重点项目(事项),苏台高速全面开工建设,“练市—乌镇”两地135项民生高频事项实现两地通办;平湖—金山产城融合发展区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开工建设,两地联合推进毗邻交界水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等6项跨区域重点事项破难。
嘉兴市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合作,加快建设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大力推进嘉善“双示范”建设。目标任务已定,下一步如何推进落实?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推进五个领域的一体化合作,赋能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杨克建表示,2023年,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紧扣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建设、嘉善“双示范”建设等重点任务,聚焦重点领域,统筹推进一批一体化重大事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加快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要求,围绕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河联运“四大枢纽”建设任务,加快推进通苏嘉甬铁路、沪苏嘉城际、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嘉兴机场、圆通嘉兴航空物流枢纽、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苏台高速嘉兴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聚焦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科技创新功能拓展区和入浙“第一站”G60科创大平台,加快建设湘家荡等科创湖区,全面推进祥符荡创新中心和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等科创平台建设,全力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发展,强化与G60科创走廊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
共同参与数字长三角建设。围绕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的建设目标,深入推动南湖、嘉善、桐乡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杭海国际数字贸易新城(海宁)、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乌镇之光”超算中心等一批重大数字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区域协同“万事通”、智慧办税“一网通”、医疗保障“一卡通”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
做大做强开放联动平台。借力虹桥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建设,打造虹桥中央国际商务区副中心和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有形“桥头堡”,共同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持续探索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浙沪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模式创新,持续推进杭嘉、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和金山—平湖产城融合发展区建设。
深化一体化重大改革创新。围绕探索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要求,深入推进示范区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制度创新,加大示范区创新经验在嘉兴市域复制推广力度。持续推进省级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省市支持嘉善“双示范”建设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等。聚焦长三角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一体化,深度总结提炼创新案例,形成一批改革创新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