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双轮驱动打造现代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海安样本”

发布时间:2023-02-20 11:11:00来源: 人民网-江苏频道

 

  2月12日凌晨,一列满载着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海安站缓缓驶出,这是农历兔年长三角开往东盟地区的首趟中欧班列,共装载集装箱35个,预计72小时到达广西凭祥口岸,5至7天即可到达越南河内,比海运减少了近一半时间。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市立足“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全市发展布局和产业体系更加明晰,2022年以GDP1379.8亿元的总量再次跻身“千亿俱乐部”,创成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在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县级市基本现代化排行榜中分列第17位、第26位,打造出了现代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海安样本”。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双轮驱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安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双轮驱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2年,全市完成工业开票销售2250亿元,总量南通第一;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307家,其中亿元企业330家,两项数据均为南通最多;新增两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南通第一。近三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42.58%、44.18%、44.93%,呈逐年上升趋势,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越来越明显。

  高增长背后的秘诀是数字化转型。实体经济方面,海安强调智能化、数控化,智数经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该市坚持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与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重点产业细分领域,以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向创新链高端转型、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方向,深耕高端纺织、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建筑、现代家具、现代医药及大健康、粮食物流等十大产业集群。

  “近两年投资1.6亿元购置多台自动化设备,带动企业全年应税销售同比增长46%,利润也大幅度提高。”齐克庞德电子(江苏)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程振洪介绍,这些设备是全球同款里最高端的,通过一次性重资产投入,一下子带动了企业的整体提升。

  此外,文凤集团与南通大学合作,开发出功能性锦纶纤维产品,解决了我国5D功能性锦纶长丝“卡脖子”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该集团研发的锦纶多功能羽毛纱制线项目入选2021年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亚太科技将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进行融合,实现信息沟通扁平化、生产现场透明化,一线生产人员减少了35%,产能却提升了80%……

  记者从海安市发改委获悉,该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战略,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迈进;依托“科技镇长团”、特聘创新创业指导员、海安籍专家教授,不断提高产学研结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近年来,更是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组建科创委,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先后荣获3个国家科技奖、8个省级科技奖;高企培育总数已突破400家,累计招引11个国家级人才、9个省双创团队、91个省双创人才。

  “2022年,海安规模工业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5%,实体经济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海安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归根结底还是坚持走技术改造之路、走节能降碳之路、走创新驱动之路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海安市发改委办公室负责人陈永军介绍。

  “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建成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2月2日召开的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动员暨“产业焕新、空间再造”工作部署会上,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发出动员令。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枢纽经济

  新年首月,海安海铁联运发运1682车4.5万吨,其中通过沪苏通铁路发运海铁联运达92%,为1549车4.2万吨,再创新高。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海安市立足“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全力建设长三角重要陆港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当前,枢纽经济已成为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质,被认定为省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长三角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据统计,2022年,海安实现外资到账2.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00亿元、对外直接投资9000万美元,枢纽优势凸显。

  鹏飞集团是江苏省内最大的建材设备供应商和水泥工程总承包企业,如何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动能,去年以来,该集团搭载海安—东盟中欧班列,集中优势资源深耕东南亚市场,开拓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粉磨站EP项目,每年税收超亿元。

  首发优势,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海安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刘万春说,中欧班列面向整个东南亚,与海安产业实现互动互补,“越南的产业主要在下游,而海安部分在中游、部分在上游,海安目前更多的是要把产品输送过去。”下一步,海安还将积极探索开通海安至老挝、泰国、俄罗斯跨境班列,扩展国际物流全程业务,加大境外回程货源组织,全面释放陆港枢纽优势。

  发挥区位优势,推进跨江融合实现全面发展。海安东临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地缘相近、通勤便捷,随着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投入使用,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的正式运营,特别是上港集团ICT海安项目落户运营、保供上海专列的开行,海安借势而为,主动对接服务上海,承接上海在人口、产业、公共服务资源等方面的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连接,加速合作园区发展,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促进海安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去年,该市首次明确提出打造功能综合的上海卫星县城目标。“更好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紧扣打造上海卫星县城,主动参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实施,争取形成多方面、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于立忠要求。

  新一年,海安将进一步放大枢纽效应。海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市将聚焦打造长三角重要陆港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加快陆港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多式联运便捷高效示范区、枢纽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和长三角大宗物资集散新基地。有序推进国家一类(铁路)开放口岸创建、国际班列运营;深度融入区域物流一体化,实施区域原料调配“集团保税”新模式,发展保税多式联运、分送集报、肉类进口冷链等新业态,打造服务上海货物周转集散的“大货仓”;做好跨境保税、战略储备、生活物资三大“冷链文章”,积极建设苏中农产品集散转运中心,全力建设上海冷链储运重要保障地和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最佳供应地,打造保障上海冷链产品供给的“大冰箱”和支撑上海农副产品供应的“大厨房”。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致力打造‘枢纽海安、智慧海安、健康海安、平安海安、美丽海安’五个海安,奋力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强市、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五个强市,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于立忠向记者表示。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