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乍暖还寒时节 为什么血压突然变高?

发布时间:2023-02-22 14:56:00来源: 北方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天身边的高血压患者都反映血压极不稳定,忽高忽低,有的患者收缩压甚至突然飙升至180-200mmHg以上,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就诊数据分析,最近两天急诊就诊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75%左右,较平日呈明显升高趋势。结合近日天津市气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几日有明显降温,气温波动较大,且风速更高,还伴有降水,所以,近日急诊高血压患者的急剧增加,可能和气温变化引起的血压的波动增大有关。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气象因素引起的血压变异性(BPV)是脑血管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危险因素。人体血压在24小时内存在复杂的自发波动,这种波动即BPV。短期BPV、中长期BPV、长期BPV和超长期BPV均与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有关。基于大规模人群的流行病学证实了血压变异性的存在,而造成血压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寒冷时血管收缩和外周阻力增加,温暖环境下血管扩张和外周阻力降低。

  气温影响血压的可能机制包括:

  1.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伴儿茶酚胺的分泌和其他参与热量产生的物质起主要作用;

  2.皮肤温度降低引起的交感介导的外周血管收缩和明显的血压升高;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寒冷诱发血压升高中起关键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一氧化氮合成有关;

  4.尿钠的排出也可能与温度引起的血压的变化有关;

  5.高温下皮肤血管扩张和大量出汗可能导致低血容量和钠盐的流失,从而引起血压的降低。

  李新教授团队与天津市气象局合作长达十余年,开展脑卒中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并于2021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气象局牵头成立了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其中以老年科牵头分析了5年大样本70余万份不同级别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处方动态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处方量随季节、气温变化而波动,以温差变化较大的3月和11月份为高峰,老年患者尤为显著,间接说明了老年人易随季节、气温变化而出现血压波动。进一步分析了气温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发现24小时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性、脉压指数以冬季为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气温间存在负相关,即气温越低,24小时平均收缩压越高,温差越大,收缩压水平越高。在气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研究显示月平均最高温度每下降1℃,收缩压即升高0.088mmHg;月平均最低温度每下降1℃,收缩压升高0.076mmHg;月平均温差每增加1℃,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1.043mmHg和0.654mmHg;提示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与气温变化有关。而后汇总近5年来在神经内科和老年病科住院的57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月温差跨度的增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病例数逐渐增多,且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对温度变化更敏感。继而在9634例随访约10年的唐山开滦队列数据显示月气温水平及月气温变化对男性、年龄>70岁、有心脑血管疾病中危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其导致心脑血管病死亡风险影响更大。该团队的研究还显示,老年冠心病的发病亦有此规律。一项克利夫兰影像学和心血管病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收缩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独立相关,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是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血压变异的增加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相关。李新教授团队还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Sci Total Environ》(IF:10.753,中科院1区)发表综述文章,分别阐述了“季节性血压变异性与老年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寒潮暴露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机制”,为气温引起的血压变异性对脑卒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在此提醒民众在乍暖还寒时节,一定注意监测血压,正在服用降血压等药物的患者,每天都要按时服药,定期在家里测量血压,若血压波动较大或控制不佳时,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药物的使用。另外在有气温波动的时期一定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外出时间,避免冷热刺激引起的血压大幅度波动。若外出务必穿着足够的御寒衣物,并养成补充水分的习惯,成年人每日水的摄入量约1500ml-2000ml(不包括食物中的水分)。

  总之,季节性血压变异性是导致脑卒中发病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幅度更大,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季节性BPV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减轻脑卒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逐渐加强了高血压的宣传与控制,但脑血管疾病仍呈高发态势,尤其在季节及气温变化时,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高,要重视气象因素的影响。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积极开展医学、气象、环境交叉研究,持续完善脑卒中健康气象预警服务系统,截止目前共发布3次橙色预警、6次黄色预警,使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