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人民网评:奋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02-22 15:13:00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乡村是农民的生活家园。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到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每一项具体部署都渗透着党中央对亿万农民的牵挂、对美丽乡村的期许,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打造美好环境上下实功。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稳步提升,农村居民环境卫生观念也发生了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从生活垃圾清理到生活污水排放,从厕所革命到美丽河湖建设,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让美丽乡村更有“精气神”,需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管并重,加快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推进和管护机制;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落实好各项政策,从而打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乡村,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创造幸福生活上出实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只有农民富裕了,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筑牢兜底保障网,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既要留得住人,吸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又要引得来人,不断完善、优化保障激励机制,使“人才”来得了、留得住。与此同时,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充分发挥县域各类产业园区带动作用,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实践证明,只有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兴旺起来,才能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更多流向农村,农村才有活力、有人气、有奔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培育乡风文明上出实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从加强农村文明建设硬件,不断完善农村书屋、文体活动室、电影放映室等文化基础性设施,到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这也充分启示我们,要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通过制定规范、强化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狠刹不良风气,努力成风化俗。只有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塑造现代乡村文明新气象,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心铸魂。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抓,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只有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才能让农民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内而外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之地。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