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地钱”资源下乡 “一二三”产业共融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着眼推动城乡高水平融合,出台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目的就是加快破除城乡二元制度藩篱,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近年来,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为突破口,江苏加快探索“富庶之城”和“鱼米之乡”融合的江南实践。2022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1: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未来如何进一步促进城乡高水平融合发展?在省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副处长李江涛看来,打通堵点障碍,加快“人地钱”向乡村汇聚,是基础,也是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城乡户籍壁垒、用地市场分割、权能不平等等制度性障碍,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主要由农村单向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发展动力不强、后劲不足。”李江涛认为,当前江苏的关键任务是畅通生产要素在城乡双向自由流动的通道,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推动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出城入乡,加快助力乡村实现振兴。
“人”的方面,要让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持续推进“定制村干”、乡村定向师范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建立健全各类人才下乡激励机制;“地”的方面,要让农村土地资源真正保得住、用起来、活起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探索实施点状供地、“农业+”混合用地方式;“钱”的方面,要让资本流入农村、造福“三农”,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小微贷款投放力度。
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事项,是城乡融合过程中农民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到2025年基本建成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最薄弱的短板在农村,最需要关注的人群是农村困难群体。”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义说,下一步江苏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以标准为牵引,促进更多公共资源向农村地区下沉,确保广大群众普遍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社会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全覆盖、无遗漏;二是以项目为抓手,着力强化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力做好各类资金争取,推动项目加快建设,着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弱项;三是强化精准考核,努力使农民“急难愁盼”得到切实回应,持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监测,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县一级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城市与乡村的对接点,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是建好各级承载平台,关键是提升县域就业吸纳能力,抓手是强化试点引路。”李江涛认为,要加快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吸引农民在家门口就业;遴选一批试点地区先行开展试验探索,集中力量点上突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牵引带动面上改革推进。
“过去十年,江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各种人才到农村创业,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苏南和苏北之间的不平衡性。”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咨委特约研究员,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段进军表示,苏南很多农村已实现共同富裕,但苏北相比苏南还有不小差距。今后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出台政策支持苏北乡村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推进徐州都市圈的发展,在都市圈中推进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在交通可达性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苏北地区要加快融入苏南和长三角一体化,在长三角大都市圈中挖掘苏北农村新功能,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拓展乡村发展新市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沈佳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