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头脑风暴在杭州举行
“嗒嗒嗒……”伴随着一声声轻快的快板,3月16日,一节生动活泼的《“迈向零排”碳足迹项目式学习活动》研究成果汇报课在杭州南肖埠小学上演。
当天,浙江省国际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联盟2022年学术年会、中国杭州名师名校论坛·教育国际周学术分论坛暨杭州凯旋教育集团南肖埠小学第十届国际文化节在杭州市南肖埠小学召开。
作为活动的承办单位,杭州南肖埠小学已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域有了十年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提出后,杭州凯旋教育集团南肖埠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林霞便意识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未来的中国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论坛上,林霞作《在多元开放中提升全球胜任力:杭州市南肖埠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十年探索》主题报告,从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历程、主要成效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学校先后经历了起步、健步、阔步、信步四个阶段,在多元开放中不断深化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林霞说。
南肖埠小学所在的上城区,一直围绕着“教好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名老师、办好每一所学校、幸福每一个家庭”的目标,高水平推进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引领区建设。“既要教育国际化,也要教育化国际。切实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与世界对话中彰显中国元素。”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表示要打造国际理解教育的上城品牌,为打造更有价值的国际理解教育平台提供更多的上城经验。
当天,南肖埠小学经十年探索编纂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与实践》发布,这也是我国首个研究国际理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指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与实践》在理论上阐述了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新定位、主要目标和内容体系,对世界教育2030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将国际理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了紧密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汤筱疏也期望南肖埠小学能够发挥国际理解教育十年经验的优势,聚焦学生的素养提升,发展育人模式,放眼教育的诸多难题与挑战,共同面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共同培育丰硕教育果实。
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是当天活动的重要议题。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浙江代表处主任施小东分享了德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经验,“波鸿科勒霍尔茨小学利用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的学校花园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实施的花园项目带领学生亲近自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敬畏自然;萨尔布吕肯—谢德学校的蜜蜂项目则教育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
在杭州,依托汉斯 赛德尔基金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也在逐步纳入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政策中。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卫东表示,中德两国虽然风土人情、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等差异巨大,但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也有许多理念互通之处。“要聚焦中德两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围绕创新、改革、开放的理念把浙江优秀经验和成果传播出去,做浙江省教育的先行者。”吴卫东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