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去一火车”到“回来两火车” 南通深挖“人才红利”
平均每天至少开工一个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一个月内签约落户两个百亿级项目……新春开局,江海大地“群虎”齐跃,项目建设抢开工、招商引资抢签约、贸易订单抢生产,处处彰显“拼”的精神、“抢”的状态、“干”的劲头。
相比之下,另一处“战场”虽不那么显眼,拼抢的激烈程度却毫不逊色。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南通16路“招聘大军”出征,奔赴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抢人”;邀请寒假返乡大学生参观园区企业座谈就业意向,人才服务“前哨”窗口设到机场、高铁站……
区域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口总量、结构和人才密度决定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有宁才更好”“无比爱才 锡望您来”……省内GDP万亿城市已经打响新一轮人才争夺战,武汉、郑州、西安等地也密集出台系列“抢人”政策。南通,这座被寄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城市,如何迎应这场必须打赢的争夺战?
“采完春茶就去南通上班”
3月中旬,贵州铜仁150万亩春茶进入采摘季,47岁的田景刚每天泡在茶园里,忙得直不起腰。下个月,采完老家这批春茶,田景刚就要背起行囊,远赴1500多公里外的南通市通州区务工了。
一个多月前,田景刚对南通还非常陌生,只知道是一座“挨着上海的城市”。当时,铜仁市碧江区一处3万多人的搬迁安置点,一场颇具规模的招聘会吸引了田景刚的注意。“企业等不及,我们也坐不住。”2月2日,正月十二,通州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劳动力管理科科长周雪峰就带着企业,跟随南通“大部队”来到铜仁招工,没想到跟东莞的招工小分队撞了个正着。南通、东莞两地招工团队、50多家企业,上演了一场“抢人大战”。
“田景刚们”发现,今年招聘会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江苏、广东均为用工大省,每年春节后本就是招工“黄金季”,去年以来,随着各类企业生产恢复,用工需求猛增。新春伊始,各大劳务输出地的“抢人大战”尤为白热化。
“我们较往年提前了至少半个月行动。”周雪峰告诉记者,铜仁之行,通州6家企业带去机械加工、数控机床、电力安装等近3000个操作、管理、技术岗位,大量普工岗位开出最高8000元月薪,薪酬水平较往年增幅10%至20%,不输上海、广东、苏南等地,可谓诚意满满。
打赢“抢人战”,南通备足“诚意”。春节期间,招聘或组织员工包车返岗的,补助60%的包车费;对为企业新引进5名以上员工且办理参保缴费的,按1000元/人给予补助;企业自主招聘外省市户籍人员首次来通就业且办理参保缴费,按500元/人标准给予补贴……截至2月24日,南通全市各级人社部门举办省际招聘活动55场次,新建劳务协作基地6个,通过专列2趟、包车36辆输送1234名劳动者来通就业,今年预计提供就业岗位7.3万个。
抢人大战的“硝烟”也弥漫在家门口。2月7日下午,南通开发区人社局邀请近30名寒假返乡的开发区籍高校学子开展2023年新春“能达学子看家乡”活动,让学子们近距离感受家乡近年来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新变化和未来发展新图景,力邀青年才俊们“星湖燕归巢,共筑新未来”。
“没想到人社部门咨询点居然设到了这里。”2月21日,南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施宋涵在兴东机场候机厅发现了“新大陆”——“南通爱才,通通都来”人才服务专柜,现场工作人员热情地递上《南通人才政策摘编》,还根据他的情况,重点介绍了留才政策,服务贴心周到。去年起,当地人社部门走进高校、园区,甚至公务员面试考点,设置人才服务专柜,今年更将专柜搬到了南通机场、高铁沿途站点等交通枢纽,不忽视任何一个“战场”。
“万亿之城”人口流入再提速
“抢人”不遗余力,因为“人气”一度是南通发展的隐忧。
数据显示,自1989年以来,南通常住人口长期低于户籍人口,最多时,每年净流出人口30多万。分析人士指出,南通是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教育之乡”“纺织之乡”,这些名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口流出:百万建筑铁军,半数常年在外;每年考出去两三万学子,曾经回通率不足40%;以家纺产业为代表的10万通商身影遍布全球……
几年前,曾有媒体盘点全国即将迈入“万亿门槛”的几座城市,发现南通是其中唯一人口净流出城市。
转折点很快到来。2021年1月19日,南通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南通官宣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4个月后,南通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市常住人口772.66万人,户籍人口756.05万人,实现净流入16.61万人。
GDP破万亿和人口流入“转正”相伴而来,并非偶然。早在几年前,周边城市相继推出人才新政,引发“要不要抢人”的热烈讨论。“人才是宝贵资源,要抢,但不能两手空空去抢。”南通市委明确,“聚人气”首先要有“好舞台”,创造工作、学习、生活、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努力让各类人才在南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
项目是集聚人气的“最强磁场”。3月,南黄海畔春风浩荡,中天绿色精品钢基地正加快推进项目一期二步和二期建设。基地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并带动数万人就业。
“十三五”期间,南通累计实施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61个。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不仅为南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给城市带来持续人气。2018年至今,南通每年新增就业都在10万人以上。乘势大港口、大机场、大通道建设全方位突破的风口,今年南通力争新签约注册总投资超5亿元内资项目400个以上、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00个以上。
与产业发展势头相匹配的,是人口曲线的持续攀升。2月底,南通发布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774.35万人,较上一年末增加1.05万人;人口净流入27.66万人,较上一年末增加6.02万人,净流入规模进一步扩大。
“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南通市人社局局长凌建华介绍,将继续实施“人口集聚工程”,通过就业促进行动、青年人才集聚、职业技能人才引育“三项行动”,产业能级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提质、青年人才招引、技能人才培育、住房安居筑巢、配套保障暖心“六大工程”,促进全市人力资源总量与经济同步增长、结构逐步改善、素质明显提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用“人才红利”打破城市内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我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与大局大势同频,南通的“人才红利”正加速形成。2017年,南通高中毕业生考出去约2.1万人,2021年引进来4.7万人(含留通、回通、来通高校毕业生),从过去“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变成“出去一火车,回来两火车”。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145万人,居全省第一方阵。
“在这里创业很安心。”3月16日,在崇川区钟秀街道星月智创园,南通蝉翼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徐林身穿白大褂,正在实验室里研发新品。一年前,徐林带着填补国内空白的光束控制技术来到南通创业,市、区、街道三级政府迅速配套扶持资金、人才公寓、办公场地等。“一条龙”服务的背后,南通出台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政策,“十四五”期间新建或筹集人才公寓10万套,构建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人才安居体系。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2中国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暨人才创新生态大会开幕,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应邀作《内卷中找出路:关键在人才》主旨演讲。“城市发展内卷是可以被打破、被超越的。”秦朔认为,打破内卷的关键就在于从依靠“人口红利”转向依靠“人才红利”“创造力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深挖“人才红利”,南通精准出招——
在南通7个县域板块中,主城崇川人口密度最高。2月11日,《崇川区人口导入工程“十大项目”实施方案》发布,计划五年内导入新崇川人10万人以上,并明确提出,引培高层次人才2000名、高技能人才5000名以上,实现更大规模的人才净流入。
此前,南通在全省率先将大专毕业生纳入就业综合补贴发放对象范围。今年将升级迭代“江海英才集聚工程”,谋划推出“人才新政”4.0版,塑造人才政策、创新载体、科技金融、产教融合、人力资源、乐享生活“六位一体”新优势。
记者还注意到,2022年,南通首次将科创项目纳入对各板块的项目建设考核。考核“指挥棒”变奏,折射南通“破万亿”后发展路径调整——发展支点不只聚焦重大项目,更注重以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效能提升来突破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机遇多、营商环境好、留人诚意足,当年回南通选对了!”两年前,南通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师陈大羽在上海硕士毕业后,决定回家乡工作,享受到人才补贴每月2000元,购房还有15万元的补贴。春节刚过,他又收到好消息,南通将人才补贴从3年延长至5年。如今,新房已装修好,陈大羽正规划今年新目标——携女友走进婚姻殿堂。
“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南通将以最美未来、最好舞台、最大诚意相邀,推动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说,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75万,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20强。到2035年,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水平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位居长三角城市前列,基本实现人才发展现代化。(贲 腾)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