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浙江:做优光伏产业 引领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3 09:24:00来源: 人民网-浙江频道

  作为目前极具竞争力的新兴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光伏产业正以不可估量的速度飞速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以及绿色低碳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光伏行业迎来新机遇。

  4月11日,2023年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正式启动。据悉,本年度“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之首场活动聚焦光伏、锂电、氢能源等新能源领域,以重大项目投产为牵引,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信息交流对接平台,推动产销对接、产才对接、产研合作、产融合作和项目落地,帮助企业招引产业链项目。

  近年来,在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浙江光伏产业规模和并网装机量位居全国前列,光伏产业已成为浙江省数字经济领域具有标志性的特色优势产业,正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阳光存折” 造福山乡

  中午12点,在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钱家桥村南阳小区,热烘烘的太阳光照射在农房屋顶的光伏电池板上,闪闪发光。“我屋顶装了8块电池板,1块板1天能发1度电。”村民徐永根说。

  在南阳小区,像徐永根这样装了光伏屋顶发电站的村民有80户,每套光伏发电设备投资1.2万元。其中,政府出资4000元,承建公司承担2000元,农户出资6000元。发出的电由供电公司收购。屋顶发电站运营8年来,农户不仅拿回了本钱,每户还获得了4000多元的净收入。

  “并网发电以后,政府也有电价补贴,合计折价0.9元/度,每户每月有约200元的净收益。”钱家桥村党总支书记沈真华说,“农户在2019年就回本了,2020年开始有了净效益。”

  走进温州市泰顺县仕阳镇瑞昌村,在村民章夏莲家52平方米的屋顶上,20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

  “按照居民用电0.538元/度的价格计算,每年我需要交500元到600元的电费。现在屋顶装上光伏板,太阳能发的电除了自用,剩下电量按照0.4153元/度的价格再卖给电力公司,还能获得政府补贴0.52元/度,每年可领到近5000元的收益,家里相当于添了一张‘阳光存折’。”章夏莲高兴地说。

  前些年听同村人说起,屋顶安装光伏电板不仅能实现电量自给自足,多余的电量还能卖钱,章夏莲毫不犹豫地给自家申请了。

  打开“阳光家庭光伏”手机APP,看着仍在不停增长的发电量数据,章夏莲高兴地说,“到今天下午5点,已经发了26度电,‘阳光存折’又进账了!”

  “存进去”的是阳光,取出来的是收入。如今,一块块深蓝色光伏板装在居民房顶、院前屋后、山间闲置地,迎着阳光生产电力,为村民增收致富添砖加瓦。

  “户用光伏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带动农户增收,继而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促进共同富裕。”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将户用光伏与储能结合起来,将会为农户带去更大收益。

  以科技创新延续光伏之“光”

  位于嘉兴海宁市黄湾镇的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新能”)是正泰集团旗下专注于光伏电池组件的智能制造企业,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06年,是国内最早进入光伏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

  近年来,在“双碳”背景下,扎根嘉兴的正泰新能步入发展快车道,除了在国内多地布局智能制造基地,还积极“走出去”,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布局产能。

  眼下,光伏产业势头正劲。然而,在十多年前,其也曾经历波折。中国光伏行业的“三起三落”让不少企业主意识到,中间环节的附加值很低,要想真正“独立行走”,还是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效降本,以智能创新驱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早在2016年,正泰新能就建成了全球首家“光伏制造+互联网”透明工厂。其后,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线、自主研发MES系统、行业首家引入EL瑕疵AI自动检测……正泰新能在智能制造的探索从未止步,通过不断拓展技术边界,引领光伏行业向更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走进正泰新能光伏组件车间,生产中的各关键环节都引入了AI检测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产品外观、内部缺陷的智能检测。

  “AI智能检测的出现,为光伏检测工序提供了更具效率和精确度的工具。”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市场总监倪涵羿介绍,“以半成品AI检测工序为例,往常两条产线白夜班需8个人配合共同完成,AI检测上线后仅需2人即可,瑕疵识别率较人工提升了6.48%。”

  此外,相较于外观AI检测,EL—AI检测更具备深度学习能力,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可通过学习,智能识别新的缺陷类型。

  据了解,目前,正泰新能电池在线智能检测覆盖率达72%、准确率达98%。组件端包括串检、半成品、成品、灌胶、边框、盒盖、铭牌等智能检测工序在内,智能检验覆盖率达92%、准确率达99.7%,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智能检验覆盖率超90%的企业。

  目前,主流p型PERC电池已逐步接近24.5%的转换效率上限,提效进度明显放缓。光伏行业头部企业正顺应技术迭代趋势,全面向n型赛道起航。倪涵羿介绍,提效降本是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技术不断更迭的内驱力。

  “TOPCon电池的最高理论效率为28.7%,2022年行业量产平均效率约为24.6%。”倪涵羿表示,正泰新能TOPCon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25.3%,并且正泰新能对未来进一步的降本增效有了清晰的规划,包括硅片减薄、膜层优化、正背面栅线金属化改善等产品。

  “保持创新是光伏企业在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倪涵羿介绍,在2023年正泰新能的新增产能中,N型TOPCon高效产能占85%,预计到2024年底,该产品将占到总产值的96%以上。

  再把目光聚焦到光伏产业的细分赛道。

  在光伏产业链中,胶膜是放在组件钢化玻璃或背板与太阳能电池之间,用于封装并保护电池片的。2003年,国内光伏产业刚刚起步,关键技术几乎全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就在此时,福斯特创始人林建华拿到了EVA胶膜的第一片样品,找到了光伏发电产业的崭新生机。

  “2003年,福斯特开发了光伏胶膜。”福斯特董事会秘书章樱表示,突破了配方、工艺和设备的关键技术,福斯特凭借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成本控制优势,逐步打败了国外的竞争对手,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胶膜供应商。

  如今,在光伏胶膜这个细分领域,福斯特的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行业冠军。

  “自2003年成功开发EVA胶膜以来,我们已经在光伏材料领域深耕近20年,对光伏胶膜和光伏背板的配方、工艺和设备都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具备强大的内生动力。”章樱介绍,近年来,公司基于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拓展新材料产品体系的战略实施,开发了感光干膜、FCCL、感光覆盖膜、铝塑复合膜、水处理膜支撑材料等新材料产品,部分产品已完成产业化开发和主流客户的导入。

  “未来,我们将坚定地实施‘立足光伏主业、大力发展其他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驱动,致力于实现更多关键新材料的国产化。”章樱表示,创新技术发展始终是福斯特取得长足发展的第一动力。

  形势大好 加速布局

  光伏产业是嘉兴产业链布局最齐全的产业之一,涵盖了中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逆变器,以及下游的工程建设、运维服务。

  多年来,秉承正泰集团“本地、共赢、培育、扶植“的供应链管理理念,正泰新能在材料、装备、关键零部件、仓储等多个环节培育扶植供应商做大做强,目前已有51家供应商与正泰产业体系实现互采,与5家供应商合作进行过项目投资或企业投资,总投资金额超5亿元。

  近日,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莱特”)与正泰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探索光伏新能源领域。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开发等多个环节,正泰新能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以电池和组件的智能制造为主。”倪涵羿表示,近年来,正泰新能一直在积极布局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2022年,正泰新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布局上游硅料、硅片环节,扩大原有的电池、组件环节产能,确定成本优势,提高抗风险能力。下游则依托正泰集团全产业链优势,以及集团绿色能源板块的业务,将组件产品应用到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等场景中。

  积极培育技术领先、文化相融的中小供方。目前,正泰新能已培育出14家亿元企业、12家十亿元企业、3家百亿元企业,其中更是直接扶植了3家供应商成为上市企业,6家供应商也已筹备上市,造福整个行业以及属地经济。

  在正泰新能等行业龙头的带动下,其所在的海宁市黄湾镇已逐步聚集了玻璃、胶膜、逆变器、金刚线等光伏上下游企业。2023年1至2月,小镇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0.1%。

  下一阶段,嘉兴将着力打造光伏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推动光伏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助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体系。一方面,加大“链主”企业和关键企业引进培育,通过招大引强、强链补链;另一方面,加快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

  从全省来看,目前,浙江的光伏产业体系较为完整。其中,涉及上游业务的企业有6家、中游企业190余家、下游企业120余家,配套企业有40家,基本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发展格局。

  面对光伏行业潜在的产能过剩与贸易壁垒挑战,倪涵羿则表示,正泰新能将延伸产业链,进行一体化布局,并提前做好风险预警与危机预案。同时,完善产能布局与全球供应链建设,提升泰国工厂产能并评估在欧美新增工厂的可行性,增加海外设厂,降低贸易风险。

  “2022年,受国内、国际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浙江省光伏产业生产、销售两旺,增长迅速。”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特色鲜明,基本形成了以嘉兴、金华为引领,带动杭州、宁波、湖州、衢州等地协同发展的格局。同时,优质企业加快成长,出口导向特征明显,智能光伏项目投资踊跃。

  此外,从浙江省智能光伏项目摸排情况看,2022年底全省在建或完成建设的项目51个,投资额1338亿元,涉及电池、组件等光伏制造、光伏应用和光伏配套等产业链中下游环节。随着近两年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投产达产,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机遇与挑战并存。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浙江省光伏产业依旧面临综合实力仍不拔尖、领军企业相对较少、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规划体系,落实国家光伏相关政策。同时,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力加码光伏应用,通过产业集群抱团发展,把我省的光伏产业做大做强。”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