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城施策持续显效 楼市企稳迹象渐增
原标题:因城施策持续显效 楼市企稳迹象渐增
1.7%
3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 本报记者 王舒嫄
“人挤人,就算来早一点,可能还是没法单独派销售给你讲。”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探访北京某楼盘时,带看中介经理如是说。记者在该售楼处注意到,沙盘四周围满了人,基本上一位销售要同时给两三组看盘客人讲解。
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3月,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城市个数增加,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均呈现环比上涨态势。
专家表示,在前期市场逐步企稳的基础上,3月各线城市房价均出现上涨,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迷期的迹象进一步增多,下半年全面实现企稳的概率上升。
“看房客户排到门外”
“最近看房的人真的多了,特别是周末,看房客户都排到门外了。”上述中介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楼盘前两天开始认筹,不到两天就卖出去300多组。”
近期,房地产交易市场回暖,带动房价企稳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和0.3%,涨幅比上月均扩大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
同比来看,3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2%和2.4%,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7%和3.9%,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0.6个和0.5个百分点。
从房价变化个数上看,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64个和57个,分别较上月增加9个和17个。
“在2月上涨的基础上,3月房价继续普涨,各线城市房价均有所上涨,这也是自2019年4月以来,再次出现八成以上城市房价同时上涨的情况。”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
复苏力度超预期
谈及市场快速回暖的原因,张大伟认为,前期积压的需求释放叠加各类政策举措加快显效,是房地产市场上演“暖春行情”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各类稳楼市政策叠加促使市场信心回升,购房者开始入市。另一方面,此前被抑制的部分需求在一季度集中释放,推动市场成交趋于活跃。
当前,房地产市场交易呈现活跃态势,重点城市成交数据普遍上升,复苏力度超预期。
“我对市场回暖还是很有信心的。就我个人近期的感受而言,市场回暖很明显,基本上每天都排满了带看,不过购房者非常理性,不会盲目‘冲’,但至少大家的信心比之前增强了。”北京朝阳区某中介门店经理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一季度房地产的表现好于预期。易居研究院表示,当前楼市正逐渐进入复苏通道。这与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房价逐渐企稳、市场信心逐步改善等都有关系。
人民银行4月初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对于二季度,居民购房意愿比重为17.5%,在一季度16.0%的历史低点的基础上反弹。
张大伟说:“整体上看,在政策全面优化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逐渐出现了底部特征,有望在上半年逐步企稳。”
政策仍有优化空间
在市场企稳迹象逐渐增多的同时,各地继续因城施策,稳楼市举措进一步发力。
4月10日发布的《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及实事事项一季度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多子女家庭和职住平衡家庭购房支持政策按照“一区一策”的方式由房山区试点,相关内容报请北京市委、市政府同意试点推进。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北京试点“一区一策”不仅有望为其他热点城市提供参考借鉴,也有利于全国房地产市场情绪进一步修复。
不少专家认为,短期内,房地产市场政策仍有优化空间。展望二季度,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地方将以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释放为切入点,进一步解除购房限制、加大财税激励。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局部放松远郊区域限购、下调落户门槛、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优化普宅认定标准等均是可选项。非热点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或全面放开限购限售,加大财税激励力度和精准度。
中指研究院认为,各地因城施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短期政策仍有空间,需求端政策将继续围绕降低购房门槛和降低购房成本展开,并结合人口变化给予针对性政策支持。例如,针对多孩家庭、引进人才的住房需求,优化限购条件、降低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等。同时,符合条件的城市有望进一步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降低购房成本。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