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湖南|汇聚青春力量 推动交流对话
青年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力军,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许多国家的青年来华学习深造,在交流中见证中国的发展,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同时,他们也积极讲述中国故事,帮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
埃及青年穆罕默德·吉哈德:
“让更多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学习中文为我打开了通往新天地的大门。”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埃及小伙穆罕默德·吉哈德(中文名刘正曦)对本报记者表示,促进埃中文化交流、加深两国人民的了解,已经成为他不懈的追求。
时间回到8年前。当时,高中毕业的吉哈德在母亲建议下,进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学习。“随着埃中两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我和家人都觉得学习中文大有可为。”然而,大学的第一节课就让吉哈德打起了退堂鼓。中文多变的声调、独特的字形、多意的词汇,每一项对吉哈德来说都是“难以翻越的大山”。
“我要感谢两位耐心的中国老师。”吉哈德回忆说,中国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一遍遍重复发音、解释语义,课后还常常邀请同学们到家中做客,借助生活场景加深大家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在老师的鼓励下,吉哈德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一学期下来,他成为班上口语的佼佼者。
2019年,吉哈德参加“汉语桥”比赛,获得埃及赛区特等奖,并最终获得了当年“汉语桥”总决赛三等奖。大学毕业后,吉哈德选择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继续深造。“周围都是本科就开始学习播音主持的中国同学,我感到挺有压力。”为了能和同学们齐头并进,吉哈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如今,他已顺利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还获得了在中国媒体实习的机会。“中国有句诗‘守得云开见月明’,说明实现梦想的道路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吉哈德说。
除了完成学业,闲不住的吉哈德这些年还参与了不少电视节目的录制,走访了中国许多城市乡村。“中国在高新科技、电子支付、互联网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成就不必多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新月异的乡村变化。”吉哈德曾走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了解那里如何改变交通闭塞、缺田少地的状况,大踏步迈上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在十八洞村,吉哈德看到中国的精准扶贫不是简单地给农民发钱发物,而是因地制宜、授人以渔,村民们或是开办民宿发展旅游业,或是直播带货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村民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吉哈德感慨,十八洞村的发展是中国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每到一地,吉哈德都会尽情感受当地传统文化,京剧、皮影、大鼓、相声……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无论是促进社会发展还是传承传统文化,中国的经验都值得学习和借鉴。”吉哈德通过发布社交媒体动态、撰写文章等方式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介绍给朋友。“文化交流能够加深不同国家民众的彼此了解,民心相通是一切互利合作的基础。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勇于担当,努力为埃中、阿中相向而行创造条件,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吉哈德说。
巴西青年安娜·帕拉佐:
“学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鲜活经验”
“青年能够为密切国家间人文交流合作发挥重要作用。巴中两国的年轻人要努力架设友谊之桥,为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贡献力量。”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上,巴西青年安娜·帕拉佐的演讲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安娜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当代中国研究”项目学习。来华留学前,她在巴西已经取得了农学学士学位,曾在多家农业及能源企业从事项目管理与战略规划工作。从农学转到当代中国研究,安娜重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规划。“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巴西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为巴西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希望通过实地研究,学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鲜活经验。”安娜说。
虽然来中国时间不长,但安娜已经走访了很多地方。在江苏苏州,她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文化意蕴;在浙江义乌,她走进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那间柴屋,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认识;在浙江兰溪诸葛村,她被小村的建筑格局所吸引,“为保护这个已有700多年历史的村落,村民自发募集资金,维修、管理古建筑,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这种乡村发展模式值得学习。”
安娜关注到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的内容。她表示,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移动支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为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农村的很多地方建起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能够通过物流从田间直达城市居民的餐桌,流通十分高效。”
今年是中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30周年。截至2022年,两国贸易额连续5年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农业是巴中两国重要的合作领域,中国市场对巴西农产品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将有力提升巴西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互利共赢。”安娜说。
除了农产品贸易,中巴两国农业科技合作也在持续推进:在圣保罗揭牌的“华南农业大学大豆品种巴西育种基地”将促进大豆新品种的研发、示范与推广;帕拉卡图市建设中的中国—巴西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也将融合精准农业、田间监测等先进技术,打造南美最大的玉米、大豆种子研发中心。今年6月,安娜即将学成回国。“我会继续投身农业项目管理工作,相信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将会对我未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安娜充满信心地说。
法国青年乐盖曦:
“看一看蓬勃发展的中国”
第一次见到法国青年乐盖曦,是在她位于上海黄浦复兴公园附近的工作室内。这幢老房子伫立在上海旧式里弄中,窗外,买菜、晾衣的阿婆爷叔来来往往,小猫在屋子里爬上爬下。“我最喜欢这里的市井生活和烟火气息。”乐盖曦用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
时间回到2015年,乐盖曦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当时,我所在的法国学校只有一个名额,因为对中文很有兴趣,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乐盖曦说,一年的学习生活里,她“走了中国很多好看、好玩而又各具特色的地方”。回到法国后,乐盖曦意犹未尽,申请了宁波大学与法国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并取得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
2019年,乐盖曦重返上海,并决定在中国创业。“上海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历史,很多故事在这里发生,我对这些很感兴趣,也想讲给更多人听。”乐盖曦创立了上海亓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为中外游客提供上海城市导览服务。
探访老弄堂、行走苏州河、介绍《丁丁历险记》中的上海……乐盖曦走街串巷、翻阅史料,开发出一条条城市导览线路。“要更好地为游客介绍上海的建筑、历史和文化,讲述者需对这座城市有足够的了解。”乐盖曦每天会翻阅很多书籍材料,也经常跟弄堂里的居民聊天,“慢慢地,我对上海的一步步发展有了越来越立体、深刻的了解,对这座城市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在中国学习生活的这些年,乐盖曦结识了很多中国青年朋友,“他们积极向上,又热爱生活,有一种停不下来的劲头。”乐盖曦说,这些青年朋友具有的朝气与活力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轻时能充分了解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件很幸运也很重要的事。”乐盖曦说,青年间的文化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比如我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包括汉字、中国历史与建筑等,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最后决定到中国生活。”
今年2月,乐盖曦曾回到法国探望父母。除了和亲朋好友团聚,她还专门抽出时间到当地中学,给法国学生们上了几堂中文课,给他们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各国青年存在着肤色、文化、语言等不同,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乐盖曦表示,了解彼此不同,尊重彼此差异,会给跨国文化交流带来更多成果,同时也给个人成长带来更多机会。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旅游业加快恢复。最近,乐盖曦忙着给公司开发新的项目,工作室被她打造成一处沉浸式体验上海老房生活的空间,还设置了由工作人员扮演的角色,即将迎来一批小顾客。“沉浸式体验对孩子们来说更有吸引力,更能让他们对城市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乐盖曦想邀请父母再来中国。“上次他们来看我还是在2015年,那时街头的咖啡馆还不是太多。”她笑着说,如今,上海已经是全世界拥有最多咖啡馆的城市,“我想邀请他们再来品尝上海的咖啡,一起看一看蓬勃发展的中国。”
巴基斯坦青年娜菲萨·穆洁:
“为两国携手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全球发展共同体’国际青年智汇行动鼓励各国青年关注气候变化和全球发展,为青年们提供了交流与探讨的平台,非常有意义!”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生、巴基斯坦留学生娜菲萨·穆洁对记者说。
国际青年智汇行动面向全球青年,围绕“减贫与包容性发展”“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与数字经济”等议题征集创新提案。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收到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提交的100余份创新提案。
穆洁的提案关注空气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出建立智慧空气监测系统,通过在城市路灯、校园和街道等地点安装传感器来监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穆洁的提案还主张各国加强对经济活动与生态承受力关系的研究,最大程度推动绿色发展。这份题为《气候变化时代的绿色发展绩效评价:金砖国家的新视角》的提案最终入选国际青年智汇行动十佳提案。
“我去过北京、杭州、青岛等城市,看到路上跑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道路两旁的许多路灯也采用太阳能发电。”在中国学习生活多年,穆洁对中国坚持绿色发展感触颇深,“中国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建设风力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在绿色发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在西安交大,穆洁的研究方向是绿色创新与发展。“中国为留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已成为许多国家年轻人心仪的留学目的地。”穆洁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也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良好的学术声誉,吸引着各国留学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穆洁经常与中国同学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头脑风暴”,“一次次的讨论让我充分感受到中国青年的朝气蓬勃。他们满怀热情、富有创意、注重团队合作,总是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在共同探讨中不断取得进步。”穆洁说。
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开展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能源合作也是穆洁关注的重点。“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交付了首批新能源公交车,与巴方合作建设卡洛特水电站等,都有助于推动巴基斯坦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穆洁表示,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贫困、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国的担当与作为给其他国家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发展,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最近,在西安交大组织的青年读书会活动上,穆洁与同学们互相分享读书心得。“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聚集在一起,感悟书籍赋予我们的思想力量,并就文明交流互鉴等进行讨论,给了我很多启发。未来,我会继续关注巴中两国合作,努力为两国携手绿色发展贡献力量。”穆洁表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