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长春市朝阳区:“全、优、特”提升消费体验 商业体系升级为城市发展添活力

发布时间:2023-05-19 10:58:00来源: 人民网-吉林频道

  五月的天气,微风和煦,正是消费购物打卡的好时节。

  16日,在桂林路商圈和红旗街商圈,可以看到许多年轻的消费者,或在商业综合体内逛新开的“网红店”,或在街边探寻新奇的小店……在西康路,兴致勃勃“探店”的市民张馨桐,边展示收藏夹里的店名边分享:“我感觉近一段时间,长春出现了许多好玩好逛的地方,在社交软件上,也总能刷到网红打卡店。这不,我都列好了清单,准备挨个去体验一下!”

  这是长春市消费市场体量持续壮大、业态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消费同其他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大而全、近而优、小而特+云端消费的“3+1”商业体系正逐步形成,为长春城市建设发展赋能,全面提高长春市发展能级、吸引力和美誉度。

  “大而全”:

  综合性商圈提升城市经济活力

  “红旗街商圈和桂林路商圈是我最爱逛的两个地方,它们集吃喝玩游购乐于一体,基本能够满足我的消费和社交所需,尤其适合情侣和朋友约会。”在桂林路商圈一家咖啡厅内,正跟朋友享受甜品的市民刘悦笑着说。

  “大而全”的综合性商圈是提升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长春市高品质商圈经济逐渐成形,市级重点商圈包括红旗街商圈、重庆路商圈、桂林路商圈、前进(欧亚卖场)商圈,涵盖零售、餐饮、酒店、休闲娱乐、都市旅游、金融服务等多种业态,面向全市、辐射全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同时,全市已建成营业面积超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综合体30余家,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潮流消费风向标。

  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市商业消费升级发展,长春市各商圈的业态也经历着迭代更新。尤其是红旗街商圈,拥有商户6000余家,各种服务业态基本齐全,正不断向长影旧址、新民广场、南湖公园等方向延伸扩容。“红旗街商圈集聚城市文化底蕴、老牌商业血脉、新派消费元素、交通设施配套等有利因素,已经成为长春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大型商业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而优”: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以自己的家为圆心,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场所,都能在步行15分钟的“圈子”内找到,这种幸福感,你感受到了吗?在朝阳区重庆街道光明社区,超市、餐馆、理发、洗浴……这个“圈子”里应有尽有,真切感受到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给市民带来的方便。

  据了解,光明社区老年群体基数大,因此更加注重提升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建立了老年食堂、幼儿游乐区、居民服务角,重点打造为老服务圈。“在这里买菜、坐车、洗浴等都非常便利,像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便利。”73岁的市民杨芳由衷地说。

  光明社区党委书记刘华宇表示,目前,社区内没有新型阅读场所,修车的地方也较少,社区将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

  下一步,长春市将对首批生活圈的建设成果进行科学评估,总结前期建设经验,形成“特色发展模板”在全市推广。同时,探索创新合作模式,让便民生活圈可持续发展,将居民满意度作为检验生活圈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准。

  “小而特”:

  创意体验打造精致生活方式

  谈到特色美食街区和新奇特商铺,许多市民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桂林路。裸眼3D网红打卡地、具有监控摄像、一键报警、Wi-Fi等多种功能的智慧灯杆……改造后的桂林路街区焕然一新。

  在桂林胡同美食步行街,特色小吃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品尝,摊位前门庭若市。在西康路,别具一格的咖啡馆和酒吧,让年轻消费者竞相打卡。

  据桂林街道办事处企业服务科科长张倩介绍,桂林路街区是长春市“小而特”商业主体的代表,注重差异化服务、品质化运营及创意化场景,突出精神享受和社交属性,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精细化、趣味化、情感化的空间体验,打造美好多元的精致生活方式。

  “长春市致力于打造‘小而特’商业体系,聚焦餐饮、运动、娱乐等新兴业态,重视个性和体验,形成了众多‘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的商街和店铺,为消费者提供有特色、高品位的消费选择。”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商务也在助力长春市数字经济、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成为长春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目前,长春市经营范围含电子商务的企业有2900余家,在国内知名网络平台上活跃的网商数量约23.2万个,鼎丰真、真不同等老字号以及皓月牛肉、双阳鹿产品等农副产品已在各大平台上开售,助力长春市品牌走出长春、走向全国。

  下一步,长春市将制订《长春市推进新电商产业发展方案》,鼓励电子商务孵化园区(基地)建设,培育一系列叫得响的长春本土电商产品品牌,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促进云端消费,提升长春市新电商发展能力。(长春朝阳 有删改)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