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党建引领+市场推动 临汾打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3-05-23 14:33:00来源: 人民网-山西频道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小满时节,临汾大地满目葱茏、欣欣向荣。

  5月22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论坛在临汾开幕。论坛为期两天,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邀请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采取实地调研、主题分享等形式,共同探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未来。

  活动首日,“临汾经验”引起关注。2022年以来,临汾市以市场化为导向,“党建引领+市场推动”双向发力,在全省率先组建临汾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村发集团”),实施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搭建村级集体经济市场化平台,蹚出一条市域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为集体经济发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

  ——党建引领聚合力。明确村发集团市属国有企业属性,将村发集团与基层组织统筹谋划、一体建设,把方向、谋全局、聚合力,打造发展经济的“坚强堡垒”。

  ——市场推动强动能。聚焦发展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精准发力,市县乡村启动实施各类项目2393个,建设各类产业基地415个,形成乡乡有产业、村村有项目的发展格局。

  ——四级联动“一盘棋”。以村发集团为“龙头”,17个县(市、区)全部组建县级公司,137个乡镇、8个涉农街道、2071个行政村在原有合作社基础上规范组建联合社、合作社,在全市域形成“1+17+N”的市场主体体系。

  ——机制创新促共赢。探索建立市场共拓、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利益联结机制,将各方面要素有机整合,切实让资源、资产、资金“活起来”。

  “临材临用”,是此路径的一大亮点。目前,在村发集团的统筹协调下,汾禾源、邦达两个中央厨房已与临汾市20个农副产品基地、10个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协议;与5所学校、3座写字楼、30个单位食堂、15个商业超市签订销售协议,每年可带动市域内100万斤马铃薯、2600万斤面粉、3650万枚鸡蛋等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切实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事实是最生动的注脚。

  在临汾经济开发区的汾禾源中央厨房生产车间,清洗蔬菜、制作面点、加工米饭已实现自动化,色香味俱全的各类菜品在数字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中新鲜出炉。项目已为200余名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在洪洞县甘亭镇羊獬村智慧化农业项目基地,655亩小麦已有半人高,青色麦穗随风轻摆。各类智能监测仪安装其间,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着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数据。基地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收5万余元;

  在洪洞县甘亭镇团结村,大路旁的水池里,几十尾大小不一的金鱼自由自在地嬉戏,养鱼的水原是生活污水。该村226个院落的餐厨废水、洗涤废水、厕所废水等生活污水,通过净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

  一年来,临汾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45.27%;经营性收入达到5.43亿元,同比增长107.87%;207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30万元以上村达到44%,同比增长20%。

  “临汾作为山西的农业大市、经济强市,一直都是山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优等生’,是一个出思路、出经验、出成果的地方。”山西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张软斌表示,临汾“党建引领+市场推动”四级联动壮大提质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为山西省乃至全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临汾模板、创造了临汾经验。

  据介绍,临汾壮大提质农村集体经济,已形成多点开花态势。在蒲县,精准布局16个产业区,探索建立“公司+乡村合作社+产业联盟”机制,推动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实现抱团发展,相关经验在全省交流;在安泽县,搭建“村发+民企+基地+农户”联合体,建设30万亩连翘选育基地,带动村集体增收130万元、采摘户平均增收2万元;在襄汾县,建立“县村发公司+合资公司+乡镇分公司+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体系,开展仓储冷链物流、富硒鸡蛋产销、劳务服务等业务,带动15个村级集体增收50余万元、农户增收100余元。

  开幕式上,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原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作在临汾调研成果报告。他建议,下一步临汾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集体经济“三资”监管体系建设,同时也要做好总结宣传,实现发展经验有效推广。

  小满未满,万物可期。“希望各位领导在政策制定、项目发展等方面,给予我们更多帮助和支持;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良方。”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延峰在开幕式上表示,临汾市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举措,努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驶入全面提质提速的“快车道”。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