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八百里瀚海变成“塞上绿洲”
赤峰,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从这里穿境而过,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市总土地面积近1/3,如何把绿色铺就在漫漫黄沙之上?
初夏时节,微风轻拂,驱车行驶在刚刚贯通不久的穿沙公路“阿浩线”上,新铺就的黑色路面、稻草方格锁住的沙丘一一从眼前闪过,公路两旁茁壮成长的松树随风摇曳,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是翁牛特旗实施“以路治沙”工程以来的第13条穿沙公路,总长度15.1公里,连接着阿什罕苏木与浩日沁塔拉。
以路治沙,是翁牛特旗治沙的创举。通过多年实践,该旗探索出一套“开通穿沙公路、进行切割治理”的治理沙地模式,先后开通了响道线、图哈线等13条穿沙公路。网格化的穿沙公路,把沙区切割成了若干个治沙单元,人流、物流通过公路进入沙地深处,绿色则由公路两侧向外扩展。
“让荒山披绿,沙漠成金,只是生态文明万里长征的一个开始。”翁牛特旗林草局陈宗涛局长表示,将继续通过“以路治沙”“引水入沙”等多种模式综合开展治沙工程,科学组织规划,把翁牛特旗打造成全国防沙治沙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示范区。
见微知著,没有翁牛特旗治沙的创举,就没有赤峰防沙治沙的好成绩。
长期以来,赤峰市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坚持“生态立市”理念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从“三北”防护林建设到退耕还林再到京津风沙源治理,每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赤峰都有创新的实践。
“以路治沙”综合治理、沙化退化农田草牧场防护林营造、两行一带造林、流动沙地沙障治理、丘陵山地综合治理等一批技术模式,大大提高了赤峰市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
“十三五”以来,赤峰市完成营造林面积792.61万亩、人工种草面积1446.27万亩,落实草原禁牧面积2753.65万亩,实施草畜平衡面积2753.65万亩,划定基本草原面积3203.26万亩,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5157.63万亩。
在生态建设的新阶段,赤峰市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做到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因水施策,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持续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生态环境建设效益日益显现。
目前,赤峰市森林面积由600万亩扩大到454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5.78%,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166万亩,八百里瀚海变成“塞上绿洲”,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公布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保留名单的通知》,赤峰市成功保留了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美誉。这是赤峰市继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治沙标兵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鹅之乡”等荣誉后获得的又一新的国家级名片。
逐绿而行,久久为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赤峰市全力推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思路愈加清晰,森林城市、森林城镇、绿色村庄创建工作蓬勃开展,植绿、护绿意识深入人心,一幅秀美的生态文明长卷正在赤峰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王塔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