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一曲《关公颂》 握手深圳湾

发布时间:2023-06-14 15:33:00来源: 山西日报

  锣鼓激扬,战马的蹄声坚定而决绝;琵琶轻诉,将军的内心纯净而深情;二胡幽长,后人的崇拜热烈而深沉……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运城精心筹备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的文汇礼堂震撼上演,在收获满堂喝彩的同时,也将“关公故里,好运之城”的厚重文化底蕴,涓涓传递、润泽四海。

  蒲韵交响 听见运城

  一曲《关公颂》,神思越千年。作为此次深圳文博会文旅宣介活动的重头戏,由运城市委宣传部和运城市音乐家协会民族乐团推出的大型民族交响乐“琵琶协奏曲”《关公颂》,融入地方戏曲蒲剧元素,用艺术的语言、音乐的形式娓娓讲述关公故事。  

  “运城与深圳,一个地处黄河东畔,一个位居南海之滨。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是大家共同的使命担当。”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志峰用传统文化时尚表达、优秀文化传递价值和地域文化全球共享的理念,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关公颂》,他说,“奏响《关公颂》,就是邀请大家共同开启一场文化交流之旅、一场文化传承之旅、一场文旅招商之旅,让大家在艺术欣赏中了解运城故事、感悟关公文化。”

  音乐雕像、琵琶琳琅,河东神韵、时代交响……由《义结桃园》《勇冠三军》《夜读春秋》《忠贯日月》四个乐章与引子《赞》、尾声《颂》组成的琵琶大协奏曲,或柔美舒缓,或激昂高亢,朱弦玉磬,鼓角争鸣,艺术地再现出形神兼备、忠义仁勇的关公形象。

  伴随着乐声涌动,威风八面的忠义关公,仿佛瞬间穿越1800年的历史烟云,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牵手偕行,共谱华章。文博会场,礼堂内外,一阵阵文化热风吹起,黄河文明孕育而生的河东之花,在这个国际瞩目的文化舞台上,传承演绎着从未间断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交响。

  一曲《关公颂》,浓缩了积淀千年的风骨与优雅,每一个元素都是河东文化独特魅力的最直观佐证,尽显运城对文化遗产的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传承的不竭追求。

  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

  充分交流、开放互鉴是文化发展、文明复兴的重要推动力。  

  文博会期间,深圳大学文汇礼堂外的广场上,运城精心筹划的文旅资源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深圳市民的目光,厚重的文化气质被演绎出了万种可能。

  “一缕曙光”(世纪曙猿)、“一堆圣火”(西侯度)、“半个蚕茧”(西阴考古)、“一池白雪”(河东盐池)、“一位圣人”(武圣关公)、“一处古建”(广仁王庙)、“一壁青绿”(永乐宫)……伴着深圳湾湿热的海风,黄河东畔孕育千年的璀璨文明,古老河东表里山河的神秘底蕴,随运城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逐一展现,入心入神,河东故事,也以此为起点,播传四方。

  “太精美了!”人群中,不断发出赞叹。《关公颂》开场之前,参展者在文创区把玩着乖萌可爱的虎头小帽,品尝“三个运城”的品牌美食,亲手体验木版年画的传统技艺,切身感受永乐宫壁画的艺术魅力,河东文化的独特风情俯拾即得。闻喜花馍、绛州版画,我省工艺美术大师韩瑞来创作的金钱石雕、宇达青铜的代表性作品关公铜像、稷山螺钿漆器大业有成小捧盒、绛州滴水藏海澄泥砚……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的传统工艺创新产品引人注目,新兴文化企业的“文化+”魅力令人惊艳。

  琳琅满目的文旅资源,与文博会现场展陈的300余件文化精品和非遗产品交相辉映,在中外客商眼中绽放出耀眼光彩,在深圳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收获了无数掌声和赞誉,文旅项目的招商潜力由此悄然勃发。

  筑巢引凤 合作共赢

  交流、延伸、突破,共享、共鉴、共赢。在深圳文博会这个百花齐放的文化园里,运城不遗余力输出本地特色文化文艺,扩大着河东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从文博会场到深圳大学,不断突破河东文化产业的固有边界,这绝不仅仅限于开阔眼界,而是赋能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强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使命担当。

  潮起大湾区,风劲好扬帆。推介会上,运城市向参展嘉宾隆重介绍了精心甄选的多个文旅项目:绛州古城景区业态运营项目、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汾交汇生态文旅示范区项目、泗交(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项目、永乐宫数字化展示中心项目、七彩盐湖黑泥文旅康养项目……新绛、万荣、芮城、夏县等4县和运城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重点推介了17个精品文旅产业开发项目。

  推介会现场,盐湖区古神话数字文旅项目、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义坛项目、新绛县绛州古城大型演艺及夜游系统项目等8个文旅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并现场签约,总金额17.5亿元。同时,运城与深圳双方的文旅企业共同签订了“引客入运”合作协议。

  此外,在文博会现场,运城与八方客商达成了1200万元的意向订单,现场销售额达45万元。厚重运城,携孕育千年的文明之花、文化之果,抱渴盼发展冀望转型的创新魄力,借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博会窗口筑巢引凤,为运城文化产业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未来。(记者张海鹰)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