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聚人才之智 汇科技之力 建创新之城
高原六月中,风光不与同。
从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到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的相继揭牌成立;从高端人才的“零的突破”,到上百个科研团队的服务,鄂尔多斯,一个以绿色转型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学术研究为支撑,以技术转化为核心,以人才引育为手段的产研融合的科技创新之城,正以昂扬奋发的姿态迅速崛起。
强化合作,汇聚科技人才“洼地”
一直以来,资源型城市给大众的印象就是简单的挖煤、卖煤,发电、卖电,并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诟病。在全球走进绿色低碳时代的背景下,鄂尔多斯市如何推动产业创新转型,低碳绿色发展?作为国家能源战略重要基地的鄂尔多斯,“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奋力开创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美好未来”成为这一届领导的共识。
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把“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的“双一号工程”来抓,广泛搭建载体平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市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祖国北疆人才“硅谷”,聚八方英才而用之。
2021年9月8日,鄂尔多斯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市在新出台的《鄂尔多斯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确提出,将大力引进一流人才和团队,对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资助,获评市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
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担任中国矿大(北京)内蒙古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担任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聘请清华大学魏飞教授为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聘请刘嘉麒、赵东元、黄维等13位院士为鄂尔多斯市政府特聘科技顾问,鄂尔多斯市特聘科技顾问总数达到21位。邀请19名院士专家来鄂尔多斯市开展学术报告、座谈交流、走访调研及企业对接,引进并支持欧阳明高、贺克斌院士等8个院士团队在鄂尔多斯开展科技合作。
“各类研究院的建立,就是基于解决地区的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的需要。立足于解决我们地区经济结构偏散,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通过研究院平台的建设,引进高端人才。高层次的专家团队,解决我们产业卡脖子的问题,促进经济转型。”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边东说。
搭建平台 增强吸引科技人才“磁力”
2018年7月,国家级人才阎文斌博士在美国工作生活30余年后,回到鄂尔多斯创办光能科技公司。他的团队经过夙夜攻关,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水平、自治区首台套光腔衰荡光谱法高灵敏度气体检测仪,并进入华为公司供应链。他后续研发的系列产品服务于中芯国际、中国石化、韩国三星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活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鄂尔多斯市高位谋划布局重大科创平台,构建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利用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鄂尔多斯实验室,工业互联创新实验室、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推动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开展17个科研项目。欧阳明高院士发布先进电解水制氢系统成果,启动鄂尔多斯零碳智慧制氢示范项目。推进市人民政府与欧阳明高院士、碳中和研究院三方围绕氢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积极推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运行,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共建“国家矿山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充分依托鄂尔多斯市矿山水害防控技术中心,加强与葛世荣、武强院士团队的合作交流,围绕智慧矿山、矿山安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今年5月5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智能运载机器人首台(套)正式发布运行。目前,正在开展智能矿山建设和零碳机场项目建设、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备案4家自治区级新型研发机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家、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42家、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1家、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自治区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96家。
突出主体 人才和产业发展有效融合
产业链促进创新链,创新链带动人才链。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高质量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双倍增”计划,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2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8家。加大企业研发支持力度,奖补企业研发资金6812.9万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坚持把科技项目集中布局到重点产业上。2022年,立项实施各级科技项目221项,其中自治区94项,市级127项。通过科技攻关和项目研发,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在项目实施中成长成才。
今年3月底,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近零碳供暖能源站示范项目和风光储充微网智能充电站正式投运。
目前,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已成为推动国内零碳产业发展的重要研发平台,与来自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院所14个院士团队、44家企业、9家机构建立合作,孵化落地5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批科技成果助力鄂尔多斯“零碳产业”驶上“快车道”。(记者 王玉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