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孤残儿童快乐成长
盛夏的呼和浩特绿草如茵、鲜花盛开。6月13日,记者走访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时,看到孩子们有的做手工、有的玩游戏、有的进行康复训练,一张张纯净天真的笑脸写满了快乐与幸福。走廊里,“感恩的心,感谢有您”爱心翅膀宣传墙上,格外醒目地展示着当年与习近平总书记合影的小朋友们近年来的成长变化。
“时间过得真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孩子们,至今已经过去9年了。当年总书记看完孩子们表演手语操《感恩的心》之后,与孩子们合影时怀抱的宝祥,如今已经被家庭收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旁边有视力障碍的天宇,现在已是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大一学生;抱着总书记赠送的大黄鸭的莲莲,在国家的资助下,进行了手术和康复治疗,从原来无法站立、不能生活自理,到现在可以摆脱助行器独立行走去卫生间,独立洗漱、穿衣、穿鞋,语言交流、肢体运动、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年那个在阳光小屋用手语和总书记交流的聋哑女孩王雅妮,已经走上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讲台;站在雅妮旁边的闫志净,从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毕业后,目前在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任教。
2014年1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时,看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学习和生活,动情地说,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多年来,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所有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前行,把“感恩”融入福利院文化建设,将“感恩的心、感谢有您”作为院文化主线,通过打造不同主题特色的服务品牌,构建起“多服务团队、多领域扩宽、多效能创新”的工作框架,不断提高服务儿童的能力水平,让孩子们在温馨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让他们永怀感恩之心不忘回报社会。
特别是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坚持全心全意服务孤弃儿童,着力打造“模拟家庭”养育模式,本着科学育儿、亲情抚育标准,逐步提高在院儿童生活质量。2014年,这种抚养方式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后,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延伸。在原有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出“5+5”精细化养育模式,丰富了原有的养育模式,形成模拟家庭、单元式、公寓式、小家庭、医护结合5种养育模式,并按照年龄、身体残疾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把儿童划分为5类,根据儿童需求合理安置,帮助孤弃儿童实现综合发展。
在多种养育模式服务下,每一位儿童都得到了精心护理,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福利院逐步配备了电动起立床、医用跑步机、减重步态训练仪、言语吞咽训练仪等理疗设备,服务重度脑瘫儿童。成立了儿童悬吊康复工作站智能辅助移动机器人、心理健康智能评估系统等一批智能康教设备被用于孤弃儿童的能力素质提高。各区域按照抚育标准更新配备适合的床铺、家具、空气消毒、温度调节等设备,各生活用房设置合理,科学安排儿童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动静相宜、环境舒适,孩子们吃、穿、用、玩具等与普通家庭相当,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活动室进行游戏。
生活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贯穿始终的个别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特殊教育、医疗救治和康复训练。截至目前,已有130余名特需儿童在“5+5”精细化养育模式中受益,在院内“医养结合式”养育模式中得到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综合康复训练率达98%,康复有效率达95%以上。(记者 皇甫秀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