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人工智能“高台”,上海如何垒土?
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从“AI”到“元宇宙”,再到“ChatGPT”“大模型”,新概念错综交替,新技术更新衍生,新场景不断涌现。抢抓人工智能,已成为上海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发展与治理、开放与安全……人工智能怎样深度影响世界未来,如何在上海重塑千行百业新形态?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AI浪潮”系列报道,聚焦落地应用,放眼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大潮涌起,艨艟自东方起锚。
数年前,自产业界率先兴起的人工智能热潮连接起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国的人工智能“先手棋”——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就此落子上海黄浦江畔。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临开幕之际,上海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会议围绕着“通用人工智能的上海作为”这一主题召开。在这场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长龚正都强调了这样一件事——人工智能的“上海高地”。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离不开企业和人才等各项要素的支撑。上海要争当“高地”,更不能简单追求净值和技术迭代,而是如何真正围绕“赋能千行百业”,把前沿技术一件接着一件落地在上海的生产力发展中去,把具体场景一步一个脚印投入到城市运行与管理、人民群众生活与便利中去。
激荡
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哪?这似乎是个广义命题。
但基于现实研究和落地应用出发对未来展开想象,在上海能寻得不少线索。
2019年起,上海发布了3批共计58个AI重大应用场景,如张江人工智能岛、临港数字孪生城等。另外,上海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视觉图像身份识别、智能传感器4个国家级赛道“揭榜挂帅”,现已入围22个揭榜项目。顶级场景的陆续面世,让上海的创新更具活力。
此外,根据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超算、智算、云算协同发力,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仙途自动驾驶平台Autowise Roboard-X、纵目行泊一体控制器Amphiman,智己汽车展示旗下“新世界驾控旗舰”智己L7及“智能纯电中大型豪华SUV”智己LS7等亮相智慧驾驶板块,为人们未来出行提供多样选择。
智能机器人方面,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上理工小贝等智能机器人,扩博风机叶片巡检机器人、网易伏羲具身智能工程机器人、慧拓载山CARMO智能矿山运载机器人,微创手术机器人,宇树四足机器人、科大讯飞机器狗、云深处绝影Lite3四足机器人等,现场共二十余款机器人共同亮相,多款为首发首秀。
智能芯片方面,现场展出了沐曦曦思N100、燧原的邃思2.0和邃思2.5、昆仑芯2代AI芯片、海飞科Compass C10、天数智芯智铠100等大模型应用芯片。
值得关注的是,商汤日日新SenseNova、华为云盘古大模型、阿里巴巴通义千问、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等通用大模型,在垂直行业的大模型应用也纷纷亮相。现场共30多款大模型,充分展示大模型对行业的颠覆性影响。
从试点应用到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这股大潮涌起不过五到六年,但随波卷起的技术革命及其所带来的新生事物,琳琅满目。
或许正是这种大潮激荡中,方能淘沙见金。
根叶
“智联世界,生成未来。”
细读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题,颇具深意。
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截至2022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数量27255家,中国企业数量4227家,约占全球的16%。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这些都意味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这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联结世界的基础根源。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加速,公开资料显示,自2016年起先后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系统性布局,投身人工智能全球竞争。这其中包括美国、欧盟、法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西、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
而这,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必须参与竞争、引领未来的生长枝叶。
正如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所说,以“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为主题,全面关注人工智能产业变革新发展、捕捉新热点。通过新一届大会举办,推动上海市人工智能发展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另一方面,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整个人工智能行业角度来说,应着眼于夯实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基础。“好比一棵树,很多现在的应用端就像这个树的枝枝叶叶,但我们更需要发展的是一些像根和树干这样的底座技术。”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石,在大会举办的“认知世界 智创未来”主题论坛上演讲指出,在110个大规模问题中,43%的年均算法效率提升大于年均硬件能力提升;约13%的问题,算法提升大于硬件提升效率的十倍。
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法国再生医学与功能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工程师青年奖获得者杨光华在“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智能社会”论坛上,分享了人工智能对于再生医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从生命起源、人类起源谈起,人类的生命之所以如此复杂,是因为人类的生命体含有DNA这样的物质。“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如今诞生了人工智能来模仿人类。”
这是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来自理论界的部分真知灼见。
在上海浦东张江智慧河上,一艘“无人船”顺风航行、转弯、返航……船上有一名安全员“保驾护航”,四名乘客正感受着“无人驾驶”带来的娱乐体验。目前,浦东正积极打造一个“AI+水面交通”带来的全新水域交通场景。
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展台,非夕科技带来了自适应机器人按摩理疗应用,综合柔性力控、3D视觉和先进AI,可模拟人手对人体软组织进行压揉式的物理放松与治疗。
这是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进入人们生活的一个个注脚。
系统性、规模性有序发展,理论与应用的不断碰撞与结合,是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根与叶。
博弈
大国博弈,保持战略定力极为关键。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会议上的讲话已经勾画了重点。
陈吉宁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正在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着眼长远发展,加强前瞻研判,深化基础研究,提升基础能力,做好算法创新、算力建设、数据汇集的大文章,加快构建自主智能计算生态,聚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
发展人工智能,我们的眼光已经不能停于一隅。人类社会已进入创新密集活跃的大科学时代。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正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从人才、政策等供给角度来看,上海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
目前,上海规模以上AI企业数量已经达到350家,5年来几乎翻了一番;产值达到3800多亿元,几乎是5年前的3倍;产业人才更是达到了23万,约占全国1/3。
早在2017年,上海就发布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AI上升为上海优先发展战略。此后,又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9月22日,《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正式公布,这也是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
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一概念走入公众视野,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当前我国不少高校院所、企业正在做研发工作。但根据同济大学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来看,近十年来诸多国家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制定了大量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和指南,在核心内容上取得了高度共识,只是实际落地仍面临障碍重重。
人工智能产业羽翼尚未丰满,大模型国际科技研究方兴未艾,此时更需战略定力。
上海自2018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落地起,6年来的种种变化表明,这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国际化大都市,有绝佳的潜力代表人类走向更深层次的文明。
人工智能这座“高台”,上海正扎实垒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