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人民观点)

发布时间:2023-08-07 15:29: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白鹭回来了!江西省会昌县周田镇连丰村的村民,再次迎来“老朋友”。这个位于赣江上游的小山村,曾因丰富的页岩资源先后建起了两个砖厂,开山采石、砍树建房、毁地烧砖,林木葱郁的山坡只剩下裸露的岩石和光秃秃的矿坑。2018年,因为不符合新修订的环保标准,砖厂关停;2021年,以建设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试点县为契机,当地开始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如今,这里草木丰茂,生机蓬勃。

  美丽蝶变,源于思想领航。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四个重大转变”,强调“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大河奔涌,见证思想光芒。对黄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在三江源头,总书记叮嘱要保护好“中华水塔”;在甘肃,总书记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山西运城,总书记强调“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流域各地迈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步伐。最新遥感调查评估发现,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上游植被覆盖“绿线”比20年前西移约300公里。现实案例有力证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思想就是力量。科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事实充分证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要求,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2013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再不下决心调整结构,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压减燃煤、调整产业、依法治理……河北省大气环境质量“气质日历”中,页面颜色由代表污染的深色逐渐过渡到代表优良的浅色,2022年的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了121天。生态奇迹的背后,是扎根实践的不懈探索,更是科学理论的有力指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7日 05 版)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