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绍兴嵊州“村越”火出圈 冠军是位理发师

发布时间:2023-08-08 11:34:00来源: 杭州日报

  日前,绍兴嵊州市首届“村越”好声音总决赛落幕。现场,8名“草根”选手在4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的带领下,登上舞台比拼唱功和表演技巧。最终,嵊州市三江街道的选手罗雪洪获得冠军。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罗雪洪是一名来自衢州的新嵊州人,同时也是一名理发师。“再接再厉,把理发店开好,戏也越唱越好!”赛后,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雪萍鼓励罗雪洪。

  为学方言多求教,唯有热爱抵万难

  “来到嵊州才接触越剧,在这里待了多久,就唱了多久。”15年前,罗雪洪跟着朋友来到嵊州,开了一家理发店。开店之初,听到朋友哼唱越剧,他觉得好听便开始学着唱。

  越剧的舞台语言是以旧时嵊县(今嵊州)城关书面话为基础,以20世纪40年代越剧尺调时期舞台演出的“越白”为代表,有完整的声、韵、调,是自成系统的语言。学戏的过程并不轻松,对于罗雪洪这位新嵊州人来说更是如此。

  “越剧的念白就是嵊州方言的书面语音和生活语音,如果换成普通话或者其他语言去演绎,那就不叫越剧了。”对于罗雪洪来说,要掌握原汁原味的嵊州方言发音、咬字和越剧腔调,是不小的挑战。

  热爱可抵万难。那段时间,罗雪洪一有空就上网看视频钻研发音方法,模仿村里操一口纯正嵊州方言的老人说话。后来他还和朋友一起加入三江知音越剧俱乐部参与排练演出,并得以向嵊州市越剧团等专业团队的老师请教。

  除了理发店,罗雪洪最常待的地方就是俱乐部。在这里,有一大批“草根”戏迷,他们中既有企业职工、个体户,也有民营企业家、社区工作者、在校学生等,大家利用闲暇时间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十几年来排演了《五女拜寿》《花中君子》《祥林嫂》《刘阮归来》等多部传统越剧和原创大戏,还获得过不少奖项。

  参加会演、送戏下乡、比赛、排练……为了有更多时间练习,有时候,罗雪洪和朋友不得不早早关店甚至一连歇业几天。“好在我们的老主顾都很宽容,前段时间因为要参加比赛歇业,我在微信群里说了一声,大家都给我们加油。”加上服装、道具、化妆品购置的费用,虽然一年到头剩不下多少钱,但罗雪洪却看得很开,“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值得,钱嘛够用就好。”

  这些年,罗雪洪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越剧“草根明星”,不少人甚至登门希望拜罗雪洪为师,都被他婉拒了。“当老师我的水平还不够,一起交流就好了。”罗雪洪说自己虽然爱越剧、唱越剧,但毕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越剧这么博大精深,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

  村村都有选拔赛,人人都能登台唱

  越剧源自乡间地头,最初的“落地唱书”艺人更多是农民,它的血液里就有着贴近乡村、亲近民众的基因。

  “在嵊州很多村子,人人都会哼几段越剧,一点不夸张。”来到嵊州这些年,让罗雪洪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嵊州的越剧氛围。有时候,一边理发,他会忍不住一边哼唱,不少来理发的顾客,相互间也能很自然地就接上下一句。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嵊州是百年越剧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形成了良好的人文、戏曲发展生态和扎实的群众基础,成为嵊州人民文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嵊州市文化馆馆长、嵊州市首届“村越”好声音大赛总导演姚华江介绍,这次比赛面向社会大众,就是想通过擂台比拼的形式,挖掘民间好苗子,培养一批越剧“草根明星”。在比赛海选的过程中,村村都有选拔赛,选手自选曲目登台表演,台下越剧名家点评,不少村民搬来板凳围观捧场,现场人气火爆。

  罗雪洪参加的是三江街道的选拔赛,比赛地点位于东郭村古戏台。选拔赛那天,台下一早就挤满了本村甚至外村的村民,没有座位大家就找个离舞台近的地方三五成群地站着。“到了最经典的唱段,叫好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声音大得都盖过我们的音响声了。”这样热闹的场景让罗雪洪印象深刻。

  据了解,此次大赛吸引了500多名选手报名参加,既有六七岁的孩子,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除了在校学生,还有退休教师、美容师、主播、企业家等。虽然“草根”,但选手们在舞台上演唱富有激情、表演有模有样,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大赛通过线下比赛和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让更多人走近越剧。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