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慢性病防治“健康保障线”
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持续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近段时间,记者采访了几家基层医疗机构,记录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医防协同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努力为群众筑起慢性病防治的健康保障线。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公卫服务力促均等
在宁武县,坐落于移民四期小区的西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定期向小区的老年人讲解高血压和高血糖防护知识,医生耐心为每个人测量血压,逐个询问健康情况,给出健康指导和建议。66岁的居民吴某说:“服务站为我们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医生对我们的身体情况非常熟悉,小病不用出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建在我们家门口的医院。”
西城社区卫生服务站隶属于宁武县医疗集团凤凰镇卫生院,主要承担着辖区常住居民(包括流动人口)22000余人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知识宣传、预防保健等工作。据西城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池敏介绍,目前已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12000余份,重点服务于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等人群,管理监测慢性病患者300余人,体检1000余人。县里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监测,为当地群众进行就近就医服务。
宁武县持续抓好医疗资源下沉,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弱项,全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着健康卫生事业发展。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副局长郑志勋介绍,该县投资7300万元新建县人民医院东城院区,稳步提高了县级医院的基础设施水平;维修改造12个乡镇卫生院,建成14个中医馆,建立4个乡镇急救站,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基本医疗保障标准,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快速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条件。
宁武县在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同时,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常态化开展老年人健康普查和家庭健康档案采集,65岁以上居民免费健康体检率达到80%以上,全面做好孕产妇、0—6岁儿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通过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12支县、乡、村三级服务团队,定期提供随访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有效提升了居民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形成医防协同管理
建立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走进乡宁县人民医院,一进门就看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的宣传标语。“我们每周二上午都会开设‘免费慢性病筛查’活动,除了当场测量血压、血糖、体重,我们还会询问他的既往病史及饮食习惯等,同时做慢性病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慢性病,了解慢性病。”乡宁县医疗集团慢性病管理中心主任连红英介绍,最多的时候,一上午能筛查100人次左右。
乡宁县常住人口约20万,是临汾市人口最多的山区县。2019年,该县医疗集团把提升基层慢性病管理能力作为落实医改的总抓手,创新机制,用“硬措施”托举慢性病服务“软实力”。乡宁县医疗集团书记、院长刘海斌介绍,县医疗集团组建了县乡村三级家庭医师团队,开展了八轮巡回医疗,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情况摸底、生活方式干预和规范化诊查,与患者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关系,逐步形成了医防协同的慢病管理模式。
县乡村三级医生相互配合,县医院指导乡镇卫生院和家庭医生的慢性病诊疗技能,乡镇卫生院考核家庭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转诊和长期照护。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分工合作,形成了“防、筛、诊、治、管”闭环管理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县医疗集团成立了慢性病管理中心,由专业的医疗团队对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开展筛查、确诊、转诊、随访等连续服务。通过对县域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来,现在各项指标都有了大幅提升。
村卫生室是县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细胞,也是落实早发现早治疗的第一道防线。2022年8月,该集团遴选了16个医疗与公共卫生做得较好的卫生室作为标杆卫生室,组织县医院慢性病诊疗科室的医生对家庭医生进行培训考核,组建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团队,先期对慢性病人群摸底诊疗,县医院派出专科医生对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诊疗,县乡村三级医生有效联动,下乡巡诊更有针对性。
治病防病紧密结合
健康教育持续开展
原平市平安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这里主要为“一老一小”提供服务,一小是儿童预防接种,一老是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医防融合,防更关键。”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李计东深有感触,“通过检查,可以提前发现问题。针对性地改变生活习惯,防得好了一些疾病就不会得。”
说到医防融合,李计东表示,将探索性的开展相关服务。对辖区的居民进行定期慢性病健康体检,上门测血糖、量血压,为老年人提供帮助性的服务。特别是对于子女在外的老人,开展陪诊、挂号、买药等服务。同时,社区的工作也很重要,经常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等。通过医防融合这种模式,让居民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让群众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万荣县利用23个健康小屋、223个健康小院、207个“村村响”喇叭、健康教育讲堂、19支医疗“小分队”,开展形式活泼、内涵丰富的健康教育,在城区基本形成了“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在人民公园的健康小屋内部配备有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检测仪和急救设备和药品,可供群众自检自测。县级医院的专家也会定期来到健康小屋进行义诊,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专家还针对群众的健康状况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健康小屋也会在特定时间段播放健康科普知识和相关新闻。这些举措,不断增强着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群众的健康素养持续提升。(记者秦洋 通讯员郝东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