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全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发布时间:2023-08-21 16:17: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华北、东北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重建。

  一张北京市房山区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满各种颜色的记号。

  “这是一幅‘作战图’,见证了连日来抢修人员奋战的轨迹。”8月17日,在房山区四通应急抢险工程北沟工作组指挥部,组长刘东娜说了没几句,电话铃声又急促响起。

  半个多月前的暴雨,造成房山区部分道路损毁、不少村庄断水断电断网。8月2日,房山区紧急成立四通应急抢险工程指挥部,下设北沟、南沟工作组,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尽最大努力抢通水电路网。

  截至目前,房山区77个断路村全部恢复交通,134个断电村全部通电,132个断通讯村全部恢复通讯,20家集中供水厂全面恢复供水,218个受损村全面实现应急稳定供水。

  在天津,此次因灾转移安置的8.6万名群众中,有4.8万多人已平安回家。目前,受灾村庄已恢复供电供水供气。当地正积极开展灾毁设施评估及重建等工作,持续开展环境消杀和卫生防疫工作。

  黑龙江省五常市安家镇紧邻牤牛河,是五常大米的主要产区。洪水退去后的稻田里,水稻叶片留下明显痕迹,有的地方还附着了一层淤泥。

  “现在正是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再这么泡着情况就糟了。”安家镇东升村村民张刚心急如焚。

  国网黑龙江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及时带来了发电设备。“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恢复用电,帮助村民抢排田间积水。”服务队队长梅宏刚说。连日来,电力抢修救援车每天都在乡间疾驰。

  截至8月16日,黑龙江省已抢排农田积水430.53万亩。五常市派出多个技术指导组深入受灾地块开展“一对一”帮扶,力争少减产或不减产。尚志市组织力量加快水毁设施修复,加强农业生产救灾技术指导,全力促进受灾作物苗情转化。

  眼下,农业生产处于关键期。各受灾地区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加强农技指导,组织补种补救,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

  河北省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产业体系专家230多人,深入灾情较重的石家庄、邢台、保定等地,实地查看评估灾情,开展技术指导。各县(市、区)积极调配大型农业机械和农资,引导农民补种改种,帮助做好雨后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自8月10日开始,吉林省舒兰市农业农村局组织44名专家,成立了5个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小组,实地指导农民开展田间排涝、病虫害防治,帮助农民补救受灾农作物,解决恢复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目前,舒兰市已完成24.8万亩农田的排涝任务。

  再过两个月,东北地区行将入冬。相关受灾地区迅速启动灾毁房屋修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回家或搬入新居。

  舒兰市抢抓工期,启动灾后住房重建(修缮)工作,采取分散重建、集中重建及货币化安置等方式,分类安置受灾群众。全市已统计需要重建的924户受灾住房,预计10月20日前全部完成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在霜冻前入住新居。

  在舒兰市开原镇模范村,党支部书记赵宿春反复叮嘱施工队伍负责人保质保量、加快进度,“全村有40多栋房屋被浸泡,其中有20栋需要重建,我们计划9月底完工,不能让一户一人受冻。”

  虽然强降雨已经停歇,但仍有部分地区洪水未完全消退,排水清淤、环境消杀和卫生防疫工作任务较重。相关地区党委和政府组织力量,加快工作进展,尽全力让受灾群众早日重返家园。

  8月17日清晨,河北省文安县新镇镇口头村村口,积水仍有1米深。装运沙包、筑坝……20名党员、干部蹚水作业,堆筑起一条长达45米的阻水埝。“大伙儿再加把劲儿,打通这条进村通道!”新镇镇副镇长张军战不停地给大伙儿加油鼓劲。

  受本次汛情影响,新镇镇口头村、芦阜庄村、太保庄村3个村受灾严重。新镇镇党委和政府成立灾后重建工作小组,由班子成员包联村庄、街道,开展灾后重建。同时,向受灾严重的3个村庄派出党员、干部260余人,协助开展排水、清淤、环境消杀等工作。

  在文安县,4个乡镇8个村的受灾重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来自全县52个单位的1627名党员、干部赶赴受灾较重的村庄,协助开展铲淤泥、扫街道、清运垃圾等灾后重建工作。

  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北京市加强市场管理调度,为受灾群众送达各类生活必需品和应急物资18类84万件,调集直升机、无人机累计空投各类物资约26吨,切实做好受灾地区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河北省宁晋县大曹庄镇北镇村,党员、村干部带头,村民一起动手,重建家园。“眼下,乡亲们最关心的是恢复正常生活。”村党支部书记周忠峰说,“灾后重建还有很多任务,只要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就没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

  (记者崔佳、方圆、张志锋、邵玉姿、王昊男、潘俊强、靳博、李家鼎、郑智文)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8日 01 版)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