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让青春在社会实践中闪光

发布时间:2023-08-24 15:53:00来源: 河北日报

  原标题:让青春在社会实践中闪光

  河北省各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让青春在社会实践中闪光

  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今年暑假,河北省各高校把深化社会实践育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突出特色,服务乡村振兴

  6月29日开始,河北农业大学“园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78名学生投身农业农村,开展为期近两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

  为让学生们“真刀真枪”练技能,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结合学生实际和各地需求,精心设计实践内容。“我们分成5支小分队,每支小分队实践10天,实践内容涉及大田、蔬菜、果树等不同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及爱好自愿报名。”该学院学工办主任张丽芳介绍。

  家住衡水市冀州区的该学院大二学生赵德贤,选择了南和的实践小分队。

  在南和万客来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践小分队在这里进行蔬菜育种、嫁接、授粉、瓜果采摘等实践内容。“以前,育苗只在书本上见过,听老师讲过,现在可以真正动手实践,种子种下去的瞬间成就感不言而喻。”赵德贤说。

  在满城,恰逢河北省优质早熟桃鉴评暨产业技术交流会,队员们零失误地完成了706份早熟桃2360个数据的检测任务;在张北,队员们给农民传授西瓜蔓枯病的喷药技术;在顺平,队员们练习给葡萄疏果、蘸穗、套袋、剪枝、整形等技能。

  社会实践让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才干。同学们也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他们要勇于立足乡村振兴舞台,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力量。“实践期间,学生都是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真正培养起一批有能力、能吃苦、肯奉献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张丽芳说。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也是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好途径。

  7月1日9时,阜平县不老树村村委会,已经排了不少等候就诊的患者。

  随着大巴车来到这里的是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团。该团队由19名在校博士生组成,涵盖心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消化科、骨科等多个学科。

  “阿姨,您哪里不舒服?”义诊现场,河北医科大学2022级外科医学博士生王浩波认真细致地问病史、答疑难、做检查、讲知识、定方案,热情接待每一位村民。王浩波接诊的老年人中,以甲状腺、乳腺、胃肠、泌尿系统的患者居多。他根据每个人情况,给出合理诊疗建议。

  在8天的医疗实践服务中,博士团先后在阜平、雄县等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等地开展义诊服务,免费接诊当地群众1000余人次。同时,通过开设医学科普教育讲座介绍专业领域的前沿动向、最新理论和先进技术,与当地医务工作者互学共进。博士团成员还深入到太行山深处的乡村,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免费体检、送药上门等医疗服务工作。

  “通过实践锻炼了我们的临床技能,此外,实践中基层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和卫生服务的渴求,成为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操作能力的重要动力。”王浩波表示。

  社会实践也让博士团成员了解了基层卫生情况,增强了服务意识。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刘晓飞表示:“通过社会实践引领高层次医学人才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自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引领青年学子聚焦社会需求和百姓期待,提供精准而有温度的健康服务。”

  躬行求实,在调研中增进认知

  蜿蜒的象泉河水在札达土林的峡谷中静静流淌,景色迥异的高原风光映入眼帘……这个暑假,河北地质大学组建的西藏阿里札达县地热科考实践团,走进西藏开展地热科考“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该团队共有7名学生,2名校内指导教师,1名校外指导教师。社会实践期间,他们沿途分别考察了达格架间歇喷泉、巴尔沸泉、那不如沸泉、日杰沸泉、曲普水热爆炸区等多个温泉。

  “札达县拥有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但目前区内地热水研究还不够充分,研究札达县的地热成因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实践团带队老师、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刘昭介绍。

  社会实践的本质是获取实际经验、求得真知。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社会,做好调查。每到一处温泉点,实践团成员都会对温泉的温度和流量进行测量和记录,对温泉进行水质取样,方便后续进行水化学测试和水质分析。他们还向调研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以及对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态度。

  该实践团队9天行程4000多公里,掌握了大量温泉资料。社会实践结束了,但他们的科研项目仍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目前正在跟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热地质大队联合开展地热产学研合作项目,我们将把这次实践成果反馈给札达县,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刘昭表示。

  暑期社会实践中,广大青年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调研中不断了解国情、社情。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款纯蜂蜜,此款蜂蜜具有多种营养物质和丰富的矿物质……”近日,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实践团走进贵州省独山县学庄村野生土蜜蜂连锁养殖场,和农户一同直播带货。

  这个暑假,该实践团队通过调研发现,蜂蜜已成为学庄村群众增收的“甜蜜路子”,但销售渠道单一制约该地发展。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线上助农直播间,还为当地蜂场开通“养蜂人”专属平台账号,为当地开辟乡村振兴新模式。

  “直播带货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也为当地野生蜂蜜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社会实践团领队李紫玥说。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文法学院的140多名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以“一村一站一中心”实践项目为载体,用所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用实践成果促进大思政课的创新与改革。“让学生走进乡村,就是努力将传统文化、科学知识、思政教育相融合,用实践成果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重大课题。”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党委书记刘奎颖表示。

  讲好故事,传播时代声音

  “一个真正的战士就不应该被打倒,就应该自己站起来……”7月11日,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小红旗”宣讲团为正定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现场演绎情景剧《青年志》,讲述排雷英雄杜富国的事迹,现场不时掌声雷动。

  据了解,河北科技大学“小红旗”宣讲团,成立于2015年,以该校化工学院学生党员为主体,宣讲党的理论知识、红色故事等,推进新思想在当代青年心中落地生根。

  “宣讲团紧扣时事热点,在传统单一的‘你说我听’形式上,附加情景剧、舞蹈、诗配乐、快闪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该团队指导老师詹丽英介绍。

  今年暑假,这支实践小队陆续深入到河北石家庄、沧州、邢台,山东潍坊等地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

  该校化工学院2022级学生于占江就是其中的一员。于占江表示,通过宣讲先锋以及先进人物典型,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加深对学校、对国家的了解和认同,让爱党、爱国成为大家的坚定信念和行动自觉。“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将红色故事传播出去,把红色精神传承下来。”于占江说。

  利用暑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许多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活动。重返革命圣地、聆听先辈革命史和创业史,使青年学子在感受革命情怀的同时,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7月19日至21日,河北师范大学20位师生先后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梁家河、宝塔山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专家报告和讲解员讲解、重温入党誓词等研学形式,追忆延安故事,探寻红色记忆。

  走进梁家河,师生们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这句嘱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坚定的认同。在南泥湾,师生们深刻领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团长李泽璐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学会‘自找苦吃’,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绽放青春。”

  红色基因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河北经贸大学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把红色文化故事搬到了支教课堂。

  “1948年秋天,闫青海3岁多,得了重病奄奄一息,绝望的父母把他包裹起来放在碾盘上打算放弃,后来被住在西柏坡的董必武夫妇发现并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活了下来……”暑假期间,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聚星实践团成员卓宇航,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红领巾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起了发生在西柏坡的红色故事。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聚星实践团由十名大学生组成,今年暑假,他们在博乐市青得里镇基建队开设的红领巾小课堂上当起了支教老师。团队成员先后组织开展了“童心向党,筑梦未来”知识竞赛、红歌传唱、“青春有你,法伴童行”普法活动等,让孩子们在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

  “我也想去看西柏坡”……课堂上,大学生们的精彩讲授让红色基因深深印入了孩子们的脑海心田,也点燃了孩子们的梦想。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让民族团结之花尽情地绽放。”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记者陈华)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