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推进重大工程建设(观象台)
加快实施和部署一批重大工程,既有利于当前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又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惠及各地长远发展
首都北京,京雄大桥实现合龙,为年内京雄高速全线通车奠定基础;南海之滨,我国最长深水油气管道铺设完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再迎新进展;西部腹地,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有条不紊,一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
重大工程,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先手棋”。加快实施和部署一批重大工程,既有利于当前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又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惠及各地长远发展。
国内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之一。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投资金额大、周期长,能够有效扩大内需、吸纳就业,助推经济企稳回升。以水利工程为例,今年前7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204亿元,重大水利工程开工26项,均好于去年同期。
重大工程覆盖环节广、涉及技术多,能对许多行业产生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等都用到了国产盾构机等“大国重器”。不少重大工程还广泛应用了智慧工地、数字仿真、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应用,既有利于工程自身提质降本增效,也为装备制造业、数字产业等发展壮大创造了巨大空间。
重大工程往往体量大、难度高,是各类新装备、新技术的“练兵场”,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为建好北山地下实验室主体工程,工程团队研发出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北山1号”;为安放巨型钢壳混凝土沉管,深中通道工程推出全球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面对不少业内罕见甚至前所未有的建造难题,许多工程师和研发人员在前沿地带甚至“无人区”攻坚克难,创新工艺工法,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了中国建造、中国制造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放眼长远,重大工程将有力支撑国家战略实施和各地发展。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后,长三角地区沟通往来将更加紧密;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通水后,将润泽秦川大地、惠及上千万居民;兰州机场扩建后,将使新丝绸之路的“空中走廊”基础更牢……一些重大工程之所以被称作“世纪工程”,正因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能为一些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带来利好。
展望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还有较大增长空间,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等地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不少短板。这也意味着,还有不少重大工程等待我们去实施、去完成。瞄准短板弱项,科学长远谋划,重大工程建设大有可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