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山西博物院四大新展接连开幕
人民网太原9月15日电(记者段思齐)秋日渐凉,但博物馆里热情不减。在中秋、国庆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山西博物院迎来四大新展,聚焦黄河流域青铜文明、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盛唐文明、的开放包容、以及书画艺术,从不同视角邀观众共享文化盛宴。
3个月的展出期间,山西博物院还将举办国际学术论坛、专题讲座和文化汇演,配套观众互动、教育体验、文创交流等活动。四大展览将陪伴广大观众度过近百天的美好时光。
《大河流金——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汇集了国内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余家文博单位160余件(组)青铜文物珍品,通过中国青铜器及其蕴含的礼乐内涵两条线,从冶铜技术的滥觞到夏商周青铜文明的鼎盛、从青铜礼乐文明的创建到礼乐精神的延续传承,全方位呈现黄河流域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格局,实证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展览内涵丰富,精品纷呈。距今4000多年前的“中华第一镜”七星纹铜镜;夏都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妇好”司母辛觥等,文物珍品荟萃。
《晋·见中国——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是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重点推介项目。
展览分四个单元,展出百余件文物,通过山西文物聚焦华夏文明发展历程,从山西古代文明的发展及演变轨迹中深度发掘文物中蕴含的中国精神特质,多层次阐释文物的多元价值,构建多层次、有深度的叙事框架。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作为大唐的东都,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和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在这里交汇。尤其是女皇武则天执政时期,改洛阳为神都,广修宫苑、凿窟礼佛,对外来文化实行开放包容政策,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当时的神都洛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八方朝贡,万国来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大唐东都——唐代洛阳文物精品展》通过100余件/组精品文物,勾勒唐代洛阳城的繁华盛景,展现唐人的文化生活,折射盛唐的开放包容。
翰墨赋情,伉俪情深。《琴瑟有清声——古今伉俪书画展》是一台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良好家风的主题展。
展览选取赵孟頫与管道昇、龚鼎孳与顾横波、谢稚柳和陈佩秋等元明清及近现代6对艺坛伉俪书画作品,千年观止。书法集萃篆、行、草,笔墨精到,气韵生动;绘画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卷、轴、扇等形式一应俱全,异彩纷呈,妙趣横生。
此外,山西博物院以主馆的《晋魂》和青铜分馆的《吉金光华》两大基本陈列为统领,每年举办10多个临时展览,形成了“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山西历史文化”“中国书画艺术”“红色文化”等主题系列,全面展示文物保护和科研成果,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