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江淮行丨滁州南谯区:跨界融合 攀高逐新
在皖苏交界处,一条滁河,将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和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分隔两岸,曾经居民往来都成了“老大难”问题。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让滁宁两地紧紧“牵手”,成为跨界一体化的新样本。
5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两地从山水相连到人缘相亲,再到携手并进,“好邻居”变成了“合伙人”。得益于此,滁州市南谯区乘“风”起舞,攀“高”逐“新”,谋划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半导体等主导产业。如今,共建红利逐一显现。
今年一季度,在安徽省45个市辖区经济运行“赛马”评议中,位居全省第1位,二季度继续保持安徽省第一方阵位次,投资“赛马”获省政府激励……跳动的数据,耀眼的荣光,映照着南谯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拼搏担当,记载着南谯区在新征程上的铿锵步伐。
南谯区的滁河风光带。南谯区委宣传部供图
攀“高”:产学研互通 产业更高端
一体化,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在位于南谯区的滁州高教科创城,这座充满科技感、未来感的科创园区,将被打造成长三角地区“创新高地”。在这里,一批批科研人员,开始绘就属于他们的故事。走进滁州高教科创城功能农业科技园,安徽科技学院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院长尹雪斌正带领团队,分析研究功能农业的最新产品,不断积蓄创新的动能。
所谓“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等生物技术手段,使农产品达到营养化、功能化,针对人们硒、锌等必需矿物质缺乏的问题,让消费者“吃出健康”。
安徽科技学院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的部分功能农产品种子。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2020年6月28日,长三角(滁州)功能农业创新创业基地签约活动暨中国功能农业协同创新基地开工仪式在滁州高教科创城举行,这标志着全国首个功能农业双创基地正式落户滁州。
边规划、边建设、边科研。3年多时间,研究院快速推进科研工作,在功能农业领域取得一系列亮眼的科研成果。
“前沿技术不是空中楼阁,但落地孵化需要较长的时间。”尹雪斌说,在南谯区,以研究院为核心,打通了产学研的通道,让核心技术产生实用价值有了更多可能。
关键技术,正在加速突破;科技创新,正在塑造新优势。
前几年,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崔朝亮所在的团队开发出高抗污染PVDF超滤膜,实现了制浆造纸废水的零排放,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然而,科技成果如何快速实现转化?
南京工业大学在滁州高教科创城设立的科创基地及工程训练中心,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滁州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检查刚刚生产的膜丝。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2020年,滁州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成立,主要产品为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环保设备,一举打破了进口超滤膜在我国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
崔朝亮也从一名大学教授,转变为高科技企业创办人,其项目团队21人中,包括12名博士、9名硕士,有的就是崔朝亮的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了滁州。
如今,皖苏交界的滁河,再也不是滁宁之间的“阻隔”,而成为合作的“桥梁”。
近年来,滁州高教科创城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14个,各领域高层次人才137名、行业急需紧缺人才30余名,落户并孵化科技企业300多家。逐步建成集科技研发、战新产业、高教研学、城市服务等于一体的四大功能板块。
逐“新”:创新更澎湃
南谯区从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若要说起产业发展的短板,则是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缺失,科研对实体产业的创新升级驱动力不足。不过,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
在南谯区的安徽凯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里,一根根钢条在轧机里快速前行,经过轧制、冲裁、冷弯成型等工序,变成太阳能光伏边框产品,其中一半出口国外。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繁忙的生产线上,只有一名工人操控,大部分工序都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设备进行操作。
安徽凯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化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安徽凯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峰称,未来当项目全部达产后,一个厂房里只要8个工人,就可以操控15条生产线,一年产值达10亿。
“当然在智能设备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这时候,我们就会借助南京高校院所强大的研发优势,来帮我们合力攻克核心技术方面的难关。”黄晓峰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协同创新的导向下,项目、人才、专利等要素在南谯区加速流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无限可能。
黄晓峰坦言,如今,搬来南谯区以后,公司营业额比以往提高1.5倍,今年预计将达到3亿元。
而放眼整个南谯区,今年上半年,南谯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完成技改投资14.8亿元,增长144.1%,居滁州市第3位。并且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17家,创历年新高。
走进中通快递滁州转运中心,刚刚投产的智能分拣中心一派繁忙,来自全国各地的快件汇聚这里,经由快速运转的智能分拣系统扫描后,按照既定路线,快件再次被传输带精准投入指定中转区。
在这里,自动化分拣系统让高科技赋能传统快递行业,实现区域快件的快速准确分拣、打包、转运,大力提升了企业效率。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我们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中通快递滁州转运中心人事综合部负责人李秋生告诉记者,落户一年时间,南谯区给中心带来众多政策支持,让中心与其他企业交流和合作更加便捷,也为企业带来更多合作机遇和发展空间。
从“皖东一隅”到“开放之地”,变化背后,是南谯区站在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强时代风口。南谯-浦口合作产业园里货车的喇叭声、南谯-浦口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里塔吊的轰鸣声、滁州高教科创城半导体生产线的运转声……交织成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