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融合 重庆财经学院第二届新媒体青年艺术节举行
“我想通过《混沌与秩序》这组作品让大家思考自身在混沌中的位置和角色。”
“我所设计的这个房间是我从小就梦想拥有的属于自己的空间。”
“小龙虾是为z时代群体而设的一个服务型应用程序,提倡低碳高质量。”
……
10月23日,重庆财经学院第二届新媒体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暨创意集市开幕晚会拉开帷幕。活动期间,150余名创作者共带来200多件作品,涵盖数字摄影、数字绘画与视觉传达等多个领域。
艺术节秉持“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目标,聚焦青年群体,拟打造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交流的平台。参与者深入巴南乡镇,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激活乡村文化资源,展示与推广了巴南区丰盛镇、圣灯山镇等乡村美景与风土人情,赋能乡村文旅发展。
“1+1+3”模式布展
新媒体青年艺术节是重庆财经学院新媒体学院的一项开创性活动。本届艺术节采用“1+1+3”模式布展,即1个线下展厅、1个虚拟展厅和3个新媒体平台(抖音、微信视频号和微信公众号),集中展示课程结合实践的教学成果。
重庆财经学院校长吴华安表示,通过该模式,打破了专业“孤岛”及空间限制,实现数字与文创深度融合,是继首届青年艺术节之后,在课程改革、专业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大胆尝试和有力创新。
活动期间,艺术节以双线融合模式开展。其中,线下设置了10个校园打卡点和1个文化创意集市,数字媒体“数莓”教师工作室等10个展位参与了集市交易。线上展厅共设数字摄影、数字绘画、视觉传达等六个展厅,展出面积超1000平方米。
五个专业近200名师生合作实践
与首届相比,第二届新媒体青年艺术节除了布展模式、创作者和作品更加广泛多元外,还在加强课程改革探索上发力。
学生主策展人曲家辉介绍,学校以会展项目为载体,协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数字出版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开展课程实践。五个专业近200名师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实践,89名会展师生参与了策展、招展布展、内容统筹、评估等实践流程,50余名新媒体、数字出版专业师生参与了官方号运营(拍摄、宣传、文案)的实践,10余名播音主持师生参与了配音、主持等实践工作,20余名数字媒体艺术师生参与了创作、展台搭建、展位布置、特效实现等实践工作。
“多专业协同、双线奔赴的指导思想为广大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普及艺术的文化平台,让同学们全面了解新媒体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重庆长江会展研究院院长纪伟评价,新媒体艺术节是大学课堂与社会现实有效结合的体现,更是重庆财经学院社会形象展现的重要方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巴南文旅产业、乡村振兴事业赋能添彩
“本届新媒体青年艺术节旨在聚合高职城、巴南区数字媒体生态资源,打造基于青年群体的数字媒体领域的文创IP项目,服务于巴南区、重庆市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吴华安称。
同时,吴华安希望学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开阔的视野格局、活跃的创新思维与巴南区农村发展需求交融,用科技下乡、产业帮扶、数字文创演绎出一则则生动故事,给乡村带去无限生机。并鼓励学生毕业之后到贫困山区,到田间地里,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
据了解,重庆财经学院自2015年入驻巴南以来,始终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积极响应“融入巴南、扎根巴南、服务巴南”行动号召,主动对接“五大产业集群”,全面聚焦“一区五城”建设计划,深入实施“党建引领 一院一镇街”行动。该校已先后组织10个二级学院党组织与巴南区9个街道签订共建协议。上周,学校还与巴南区南彭街道签订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将与安澜镇深入开展校地合作交流。
巴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冉仁均在开幕式上表示,未来,希望重庆财经学院进一步紧密围绕国家及区域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的相关要求,为巴南区乃至重庆市的文旅产业繁荣、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晏红霞)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