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手撕钢”成为新起点
透过洽谈室的玻璃往里一看,廖席就知道“老朋友又来了。”
曾经是带着产品找市场,如今越来越多的下游产业链客户寻着“手撕钢”慕名而来。
2018年,中国宝武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批量生产出宽度600毫米、厚度0.02毫米的“手撕钢”。
2020年,“手撕钢”最薄厚度轧至0.015毫米,实现世界首创。
如今,好消息再次传来:以“手撕钢”为原料的精密金属掩膜版基材有望在今年实现量产。
“你看,这就是掩膜版上的微孔。”中国宝武太钢首席精密箔材工艺工程师廖席指着电脑屏幕。在显微镜下,整齐排列的小孔清晰显现。
精密金属掩膜版,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零部件,决定着分辨率和成像质量。一块约手机屏幕大小的掩膜版上要打200万个以上的微孔,这对掩膜版基材的表面工艺、平滑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提出了严苛要求。而这样的技术,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国内产业链企业只能高价进口。
研发掩膜版基材,离不开工艺和设备的深厚沉淀。随着“手撕钢”创新水平的提升,“大家觉得时机成熟了。”
“2019年,我们就开始攻关掩膜版基材,也感受得到市场对这类国产化产品的期待。”廖席回忆,一开始和下游企业对接需求,对方不也相信我们能做出来,只安排了一个人和我们沟通,给了个试一试的机会。拿到参数指标后,大约15天,我们送去了样品。看过样品,这次对方的工程、设计、采购人员都来了,双方在办公室坐下详谈。
廖席把这项难题比作一个“很希望摘下的桃子”,但他们也曾“找不到路。”在掩膜版基材研发期间,“手撕钢”攻关积累的大量数据成为他们的信心来源。公司领导鼓励研发团队,“失败不代表我们没有收获,积累下的试验数据、设备参数就是收获。”
几年来,研发团队联合下游应用企业,反复测试,推进冶炼、锻造、热轧、表面修磨等全流程技术研发,取得重要成果。
“随着超薄不锈钢箔材轧制技术的突破,一些源头和底层的关键技术问题被解决,这使得攻克掩膜版基材等更高级别的科技难题不再遥不可及。”中国宝武太钢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从70多年前的缺铁少钢,到成为全球第一产钢大国,再到高精尖基础钢材国产化率不断提高,离不开四个字:厚积薄发。
这里的“厚”,有“十年磨一剑”的苦功,有勇攀高峰的锐气,也有百折不挠的韧劲儿。“手撕钢”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写就了厚与薄的辩证法,也书写着“中国制造”靠什么在世界上立足的答案。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