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如画沁水 一城山水半城园

发布时间:2023-11-01 11:13:00来源: 人民网-山西频道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70多年前《小二黑结婚》里的一段唱词传遍大江南北。山西沁水,地处太行山南部,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相连,沁河一水中穿。这一带矿产资源丰富,冶炼业、煤炭采掘业历史悠久。

  70年后的今天,沁水县依然风景如画,境内山川河流纵横交错,县域森林覆盖率达48.6%。才闻空山鸟语,又听林涛隐隐,正是沁水当下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始终坚持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相结合,持续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绿”指数节节上扬。

  沁水县土沃乡下沃泉、南阳两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即是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推进的省级试点项目。项目2019年批复,以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修复三个板块为重点,两个项目总投资1205.42万元,已于今年4月全部完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田块整治 亩产收益大幅提升

  “下沃泉村和南阳村田块整治情况各有不同。”沁水县土沃乡乡长赵勇介绍,下沃泉村多是山上的梯田,田块小且不能连片,无法进行机械化耕种,整治时重点通过填、挖的方式使分散的小块梯田变成连片的大块地,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化率。南阳村田地则多为河滩地,砾石含量高,土壤肥力不够,农作物产量不高。通过田块平整、改土培肥,土壤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10月中旬,行走在下沃泉村和南阳村,村中空地上到处是晾晒的金黄色的玉米。因为种子发芽率高、打理简单,村民们多在田地里种植玉米。“现在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干玉米一斤能卖1.3-1.5元,不晒的话大约是0.9元。”南阳村一位村民说,“政府给田地做了整治后,玉米亩产量由1200斤增加到了1500斤,增产达25%,能多卖400多元。”

  项目整治中,还同时对村里的田间道路进行了铺设拓宽。“没有简单地铺水泥路,是因为水泥路在冬天下雪后路表面会出现崩裂,另外还考虑到要还原古村原貌,所以最终选择混凝土混合鹅卵石及石块铺路,美观的同时更适合沁水的气候特点。”顺着赵勇手指的方向,一条漂亮的鹅卵石路蜿蜒着伸入村子里。

  蓄水净水 一泓清水灌溉滋养

  沁水县是革命老区,近几年,该县不断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内核的南阳村红色康养小镇,将农耕体验、乡村度假、田园采摘、种养殖业等融为一体;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流转土沃乡1500亩土地集中种植油菜、油葵,形成观光景观;种植无花果大棚采摘园10栋、樱桃大棚采摘园20栋,发展采摘旅游。

  沁水县土沃乡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地形崎岖、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渗漏严重。缺水就无法开展农作物种植,更无法发展旅游业。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精准施策,在南阳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推进灌溉水源工程,新建一座无盖露天2000方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蓄水池。

  “从太行洪谷引来水源,积蓄在蓄水池,可满足周边近300亩设施大棚灌溉用水。”赵勇说,“之前都是用水车拉水灌溉,因缺水,无花果、樱桃等都不敢扩大种植面积。现在有了蓄水池,大棚建起来了,种植面积都大幅扩大了。大田樱桃原本是6月中旬上市,现在大棚种植能提前到5月初,价格翻了2倍多,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啊。”

  此外,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将眼光瞄准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整治中,在下沃泉村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铺设1093米DN400钢带波纹管,变污水为灌溉水,彻底解决了村里污水处理问题,为下沃泉村全力运营研学产业、亲子教育为主题的“童年小镇”产业融合综合体项目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河道治理 水流潺潺绿植摇曳

  获泽河穿南阳村而过,土沃河沿下沃泉村蜿蜒,河道内水流潺潺,河岸边银杏、红枫、油松、白皮松等迎风摇曳。土沃河河道一侧还建有一条蜿蜒进村的人工步道,步道宽度近2米,由红、黑、灰色矩形砖相间铺设而成,与两侧的汉白玉石栏杆、黄叶银杏、绿色松树交相辉映,秋日美景沁人心脾,这正是南阳村和下沃泉村河道边如今的景象。

  下沃泉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河道清淤19620立方米,河道两侧修筑浆砌石护堤5274立方米,河道南侧栽种与北侧相同的观赏树种,荒坡绿化变更后种植油松600株、山桃1100株、连翘2200株;南阳村整治项目中,河道治理长度为1995米,河道清挖44888立方米,修筑单侧浆砌石护堤方量为9551立方米,护堤一侧种植油松1330株。

  “获泽河和土沃河都是季节河,每年七八月份水量最大,河道清理非常重要。此次河道整治主要是清淤、筑坝、沿线绿化。”赵勇说,“清理整治后,河岸周边更美了,成了南阳村和下沃泉村发展旅游景观的又一亮点。”

  今天的沁水,俯身可见粟豆稷麦,抬头可观万里云烟,仰望可察星斗罗布,人与自然浑然而存,更美的沁水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开。(段思齐)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