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产业稳中有升 新兴动能潜力无限
根据吉林省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运行总体呈现企稳向好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产业同比增长46.9%,冶金建材产业同比增长19.7%,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0.3%,纺织工业同比增长8.6%,食品产业同比增长7.5%,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7.3%。
工业是经济发展“压舱石”,具有“顶梁柱”意义。今年以来,吉林省工业经济不仅实现“开门红”“半年红”,目前更实现了“三季红”,对吉林省全年经济发展贡献颇丰。
“吉林省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增长形势喜人,其中汽车产业、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认为,今年以来吉林省以项目引领发展,积极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效,通过系列举措稳工业增长、开拓新增长点、扶助关键企业,收获了明显成效,同时,市场预期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使得工业生产供需两方面都体现出较好态势。
重点企业塑造重点产业,重点产业哺育重点企业。前三季度,全省500户重点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一汽集团、吉化公司、长客股份、吉林化纤、皓月集团等重点大型企业生产势头总体良好,对工业稳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同时,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生产加快恢复,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和21.4%,成为前三季度全省工业运行的亮点和增长点。
吉林西部,“风光”无限,位于松原市宁江区的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内生产建设正忙,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风机400台套,实现产值120亿元,税收15亿元,直接带动就业将达1500人。
依托“陆上风光三峡”项目建设,推动中车新能源、吉鲁新能源、新能光伏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不断释放产值。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风力发电机组同比增长15.6%,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53.5%。
“今年以来,吉林省突出推动助企服务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服务工业企业行动,通过常态化开展包保服务、督导服务,帮助一批重点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办公室主任任立明说。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前三季度省属口径整车产销量分别增长7.7%和10.8%,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和2.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0%和72%,前三季度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
任立明表示,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与吉林省实施汽车产业上台阶工程息息相关,今年,吉林省全面发挥汽车产业压舱石作用,大力开展汽车促销活动,持续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示范,多措并举推动汽车产业企稳向好。
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新兴动能已经在吉林省蔚然成风,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8%,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40.2%。
中车长客高速动车组装配生产线上,一列列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正等待下线。今年7月,专门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打造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在长春下线,又一次擦亮了“吉林智造”金字招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吉林省动车组产量同比增长1.47倍。
“今年前三季度,我们产线组始终坚持以打造工位制节拍化生产线为抓手,持续推进精益化管理,不断强化管理提升、效能提升。目前,各项目生产组织有序、齐头并进,为保障全年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奠定了扎实基础。”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城铁事业部制造中心装配产线组经理助理孙海博说。
今年10月17日,中车长客与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正式签署了塞尔维亚高速动车组车辆采购商务合同,这是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重大突破。中国高铁“吉林智造”,吉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不仅是吉林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兴动能,更成为了我国在海外市场中“亮丽名片”。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卓顺认为,今年以来,吉林省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发展快速,离不开大企业的加速提升,前三季度,一汽解放、一汽富维、一汽富奥、中车长客等企业净利润大幅增长对工业经济增长助推较大。
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瓶瓶带状疱疹疫苗在流水线上整齐排列等待上市。“我们在今年年初取得了带状疱疹疫苗药品注册证书,并于4月份获得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目前,正积极推进带状疱疹疫苗的生产、批签以及各地准入和销售工作,目前已完成批签发23批,约80万人份。”百克生物市场医学总监刘永超说,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发展情况稳中有进,整体营业收入增幅43.60%,仅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就达60.91%。
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孙大维表示,总体来看,吉林省完全有信心推动工业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接下来,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突出推动重点企业稳产满产、突出推动重大工业项目投产达效,全力以赴抓好四季度工业稳增长工作,努力实现工业全年预期增长目标,为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