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大人工水库四年整治迎来蝶变 综合治理让水库恢复“活力”
江苏,最具神韵、最为灵动的是水。这篇“水文章”里,水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一环,主要作用于生活供水、防洪防涝、农业灌溉、水力发电以及改善生态等。据了解,江苏现有注册登记水库950余座。
石梁河水库作为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重大而深远。面对多年来非法采砂、无序养殖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2019年,石梁河水库整治行动开始;今年,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全面完成。
4年过去,石梁河水库现在“变”成了什么样?11月9日—10日,记者走访了石梁河水库。
生态“欠账”:
石梁河水库“生病了”
虽已立冬,但石梁河水库依然有着别样的韵味。站在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大坝边上放眼望去,库区里一片金沙碧水、蓝天倒映,不少水鸟也在岸边栖息,整个库区已经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公园……一幅天与地、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映入人们眼帘。
很难想象,今日的这一片美景,昔日却是一片无序、破败、混乱的景象。
过去,石梁河水库里到处都是采砂船、乱七八糟的养鱼网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事。“水面上全都是船和网箱,岸边都是‘砂山’,空气中弥漫着柴油的味道,甚至连水中的鱼,吃起来也是满嘴的柴油味。”今年78岁的陈建乡是东海县石梁河镇刘金村退休教师,也是石梁河水库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过去的这番场景,“痛心”是他最大的感受。
石梁河水库地处江苏、山东两省交界处,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也是沂沭泗流域洪水东调入海的最便捷通道,水库不但承泄上游洪水,而且具有调洪蓄水的作用,满足下游9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上游的水带来了很多的砂子,这些砂子质量非常好,是修建基础设施很好的原材料。”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张圣文告诉记者,水库的这些砂子被不少人“盯”上了。
在暴利驱动下,从80年代起,不少人闻“砂”起舞,各种非法采砂船趋之若鹜来到这里“捞钱”,甚至引发社会问题;此外,库区周边村庄土地资源贫乏,最少的一个村人均耕地不足0.16亩,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纷纷在库区里投下了密密麻麻的网箱来养鱼……
“少数人通过采砂、养殖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库区周边镇村道路损坏严重,交通事故频发,大气、水体遭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水库水资源保障和防洪保安能力明显下降,社会矛盾多发频发,周边群众反映强烈。”张圣文表示,生态被破坏,而且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变富。
“石梁河水库倾注了我们很深的感情。”陈建乡的感受,当地村民也有同感。石梁河水库早在1958年就开工修建了,当地老一辈村民很多参与了修建,修建期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石梁河水库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张圣文感叹道。
2018年6月,石梁河水库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列为重点督察整改事项;2019年1月,江苏省水利厅致连云港市政府《关于石梁河水库砂石资源开采意见的函》提出“七个不开采”的要求,水利部淮委对无序网箱养殖提出了限期清理的明确时间;社会各界要求整治的呼声也十分高涨……对石梁河水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已经势在必行。
2019年,连云港正式打响了石梁河水库“保卫战”。
壮士断腕:
综合治理让水库恢复“活力”
2019年,为创新开展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依托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建立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保护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开始对石梁河水库实施全面综合治理,非法采砂治理攻坚战、“两违”整治攻坚战、网箱清理攻坚战、“三无”渔船清理攻坚战这四大攻坚战相继打响。
这场“保卫战”打得异常艰难。“不少采砂船由黑恶势力所把控,他们用了很多手段来阻止。”连云港市水政监察支队支队长范运涛介绍,在治理初期,黑恶势力对抗工作人员阻止对非法采砂船进行拆除,甚至连执法人员的生命都受到了他们的威胁,“‘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一点都不夸张。”
对此,以范运涛为代表的执法人员并没有气馁,他用“壮士断腕”4个字表达出了治理的决心。2019年3月市政府成立专班,进行了历时8个月的采砂综合治理。“面对黑恶势力,我们联合公安机关予以坚决扫除;面对非法采砂的群众,我们上门宣传法律,耐心劝导说服。”范运涛表示,在扫除了黑恶势力的同时,还清退砂场106座,拆除洗砂机214台,拆解采运砂船1805艘,恢复滩地360万平方米,一举结束30多年非法采砂。
以东海县石梁河镇王埠村的王叶坤为例,他在工作人员的劝导下成功转型,是治理无序采砂的一个缩影。他2017年下水的一艘新船,在2019年综合整治期间仍想继续采砂,相关部门对他进行多次劝说引导教育,向他反复阐明石梁河水库生态治理的决心。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是非法的,便配合工作人员对船舶进行了拆除,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之后成立了国有采砂公司,每立方采砂收入中提取10元作为乡村振兴引导资金,为群众谋福利。”张圣文说。
对“三无”渔船和非法网箱治理也很难,个别群众一开始不理解。“我们发动乡镇干部驻村工作,入户宣传,逐家解决,采取转业、安置等各种措施;同时,还成立助卖小组,积极联系周边市场,帮助群众解决售鱼难题,尽最大努力来保障群众的权益,减少群众的损失。”范运涛说。
赣榆区班庄镇欢墩埠村网箱养殖户滕学磊就是“转型”的代表。“治理之前,我有300多个网箱,但鱼的品质很差,还有柴油味,其他养殖户无序竞争,再加上鱼贩子压价,并没挣多少钱。”滕学磊告诉记者,最初他以为不让养鱼了,心里很抵触。
然而,政府对他进行宣讲和引导,对网箱养殖进行了有序管理。库区水质改善了,鱼的品质提高了,同时还成立了合作社保护了自身利益,鱼的品牌效益出来了,现在石梁河大鱼远近驰名,供不应求,收入不降反升。现在滕学磊一共有200个网箱,“我现在每年收入有10多万元。”
“由于养殖户需要自行投喂饵料,导致水体恶化。”张圣文介绍,2021年1月,相关部门县区联合行动清理网箱,整个网箱清理仅用4个月时间,销号库区无序网箱10.5万只,恢复水面415万平方米,清理涉渔“三无”船舶3771艘,水库滞留涉渔“三无”船舶实现动态清零;还根据养殖户的需求、特长,积极帮助养殖户再就业,水质也从过去的劣Ⅴ类变为现在的Ⅲ类水。
生态“富”民:
好风景孕育新经济
“治水与发展偕行,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人水和谐,才是对‘两山’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忠实践行。”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葛延波表示。连云港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碧水畅流、道路通达、乡村建设、文旅融合”五大工程50项任务,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努力实现“一湖好水、一尾好鱼、一幅美景、一片祥和”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今年8月份,石梁河水库高分通过水利部淮委幸福河湖建设验收。
自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一、二期工程启动以来,已累计完成投入6亿元,生态复绿380万平方米; 55公里环湖防汛抢险道路建成贯通;完成新沭河、石门头河、西朱范河、朱范河4条入库河口整治,恢复河口湿地110万平方米;完成17个截污治污示范村建设;珍稀鸟类、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清水进城沿线主要河流新沭河、蔷薇河、东盐河等水质均达到Ⅲ类,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将石梁河水“北引南调”,为市临港产业区提供应急水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效应已经显现。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石梁河水库从过去的“地雷库”变成今天的“钱袋子”。水库治理的“前半篇文章”书写已接近尾声,生态“富”民高质量发展的“后半篇文章”已经全面启动——
端上生态“金饭碗”。“渔业养殖推行‘生态散养+生态高效养殖+标准化养殖’‘国有企业+乡镇合作社+农户’养殖新模式,让周边群众共享渔业发展的增值收益。”连云港市交通集团副总经理王兵介绍。目前,石梁河水库库区成立了以周边镇村、国有企业、管理单位党组织为主体的党建联盟,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启动945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区,“石梁河大鱼”初步形成了生态有机鱼品牌,形成了富民支柱新产业,并依托水库的生态资源,东海县、赣榆区积极发展农业采摘、房车基地等建设,因地制宜壮大库区“美丽经济”,带动周边群众走上绿色致富之路。
打好旅游“特色牌”。石梁河水库先后举办清水进城启动仪式和“连云港市第二届海陵湖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陆续开展龙舟赛、美食文化节、“连天下”精品农产品展销和起鱼表演。此外,分别在“谷雨”“端午”“小暑”“秋分”“冬至”等不同时节举办文旅活动,渔人码头、亲子园等景点向游人开放,市县均已开通石梁河水库旅游专线……石梁河水库正成为周边旅游新热点。
赢得群众“好口碑”。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保护开发联席会议负责人尹飞介绍,在石梁河水库整治行动前,数次对群众宣讲政策,听取诉求;水库整治后,根据养殖户的需求、特长,积极帮助养殖户再就业。成立国有企业采砂,年开采量约200万立方米,每立方米采砂收入中提取10元,作为乡村振兴引导资金,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1404万元、1250万元。
“捧得金山来、留得青山在”。连云港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讲师柴静认为,石梁河水库治理表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当前与长远,注重协调整体与部分,既考虑环境治理的问题,又考虑群众生活的问题,既考虑保护修复的问题,又考虑合理开发的问题,拓宽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好环境成为好产品,好风景变为新经济。(姚政宇 许海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