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委书记陈耳东:打造“五大品牌” 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居目的地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11月23日,山西长治文旅康养产业推介招商大会举行,全国各地文旅康养知名企业和投资商相聚漳泽湖畔,互动交流、推介招商、共话合作,市委书记陈耳东作招商推介。
“把文旅融合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挖掘文旅资源,通过科学系统论证,编制了文旅康养融合发展‘151995’计划。”陈耳东介绍,依托大自然赐予的、老祖宗留下的、革命先辈创造的、几十年积累的财富,着力打造长治文旅康养“五大品牌”,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居目的地。
长治是中国神话之乡。神话太行,峰峰有传说,洞洞有故事。距今1万年前,古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进化昌盛,《山海经》记载的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等众多史前神话都发端于此。这些经典神话是中华文化和民族品格代代传承的元基因。
长治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境内古建筑达3500余处,经唐至清,历七朝而不断。国保级文物73处,居全国地级市第三。元代以前木构建筑达189座,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全国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建筑“国宝”中,有1座镶嵌在平顺的大山深处。这里还是中国传统彩塑造像艺术的宝库,法兴寺、崇庆寺的宋塑,气质典雅、独具特色,被誉为“宋塑之冠”。观音堂悬塑是中国古代彩塑之精品,被誉为“中国悬塑艺术之冠”。金灯寺石刻为中国石塑造像尾声中的巅峰之作。来到长治,就走进了历史文化博物馆,可以寻访文明踪迹,可以触摸历史沧桑,可以接受艺术熏陶。
长治是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红色太行,子弟兵的摇篮,八路军的故乡。这里有八路军总部、百团大战指挥部、黄崖洞兵工厂等革命遗址。在太行山上,八路军伏击神头岭、粉碎九路围攻、发动百团大战、保卫黄崖洞、打赢沁源围困战,著名的上党战役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从局部反击到决战华北,一场场艰苦战斗,蕴含着人民战争胜利的密码,昭示着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如果说建立在武乡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一部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实的大型教科书,那么遍布于长治大地的先辈足迹,就是一幅全景描绘中国革命根据地成长壮大的巨幅写真图。来到长治,回望烽火岁月,聆听英雄赞歌,让心灵净化,让志气昂扬。
长治是中国太行风光揽胜处。坐拥八百里太行最壮美的一段,苏轼留下了“上党从来天下脊”的千古名句。这里山峰重峦叠嶂,峡谷壁立千仞,山林苍郁葱茂,瀑布飞流直下,深潭碧波荡漾,来到这里,可以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行山大峡谷是中国十大峡谷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就是从长治境内引漳水到林州的。平顺挂壁公路工程奇险、艰难,在中国筑路史上堪称经典,天路入云、风景如画。通天峡天界索道是世界上斜度最大的索道,下临深壑、上接九天、直达穹顶。红豆峡被誉为“中国第一情峡”。登上板山,但见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八百里太行胜景尽收眼底,是太行最佳观景台。上党区城隍庙恢宏壮观、名扬华夏,被尊称为“天下都城隍”。被鲁迅评价为“舍身求法、中国脊梁”的东晋高僧法显,就是在襄垣县仙堂山剃度出家的。长子亿年树化石群,是国内唯一的古生代时期木化石群,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沁源县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被誉为“三晋绿肺,太岳花篮”,树龄千年的世界油松之王九杆旗,高高伫立、姿态万千。壶关县人民挥洒血汗,用石头垒起的万里森林防护墙创造出荡气回肠的生态壮举,被誉为“天下第一墙”。沁县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汇,被誉为“北方水城”。沁河源头水流潺潺,是华北最后一块未被打扰的山水秘境。八百里浊漳河蜿蜒流淌,山水画廊风景迷人,山因水而传神,水依山而成景。来到长治,与山水对话、揽山川形胜,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长治是中国康养福地。地处北纬36-37度“黄金人居带”,负氧离子富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被誉为“无扇之城”,是避暑康养的福地。长治是相对富水区,有“华北水塔”之称,水质优良率全省第一。在城市的东边,有50平方公里的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天然氧吧”;西边有58平方公里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风光旖旎、生态优美,是三晋大地独一无二的城市湿地,也是全国保护最完好的天然沼泽湿地之一,置身其中有一种恍如江南的独特体验。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党参、黄芪、连翘等600多种野生中药材。长治中医药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县县有中医院、乡乡有中医、村村种中药,最近还获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市。沁州黄小米声名远播,潞酒香飘万里,上党腊驴肉、壶关羊汤、潞城甩饼、长子猪头肉、长子炒饼等地方特色名吃让人回味无穷。来到长治,健体善身、怡情娱心。
“长治文旅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全市文旅市场持续火热,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大幅增长,可谓潜力巨大、商机无限,是广大投资者投资兴业的热土。”陈耳东诚挚邀请各位嘉宾在长治多走走、多看看,探寻神话之密、研考精美古建、感悟红色基因、领略壮丽太行、享受冬日暖阳,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