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山西兴县: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3-12-07 10:02:00来源: 人民网-山西频道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越过一道道山梁、绕过一道道弯,车至吕梁市兴县蔡家会镇狮子洼村,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行走其间,一排排建于斜坡上的青砖窑洞,一宅一院错落有致,让深居群山之腹的狮子洼村显得静谧安详。

  这个位于土沟里的小山村,208户村民中有77户是曾经的贫困户,2016年实现全村脱贫。

  有着多重标签的兴县,是山西国土面积最大的县,是革命老区,还是曾经的国定贫困县。近年来,兴县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按照“四坚持四持续”的工作思路,紧盯监测对象识别帮扶、脱贫人口增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狠抓产业就业,加强乡村治理,推动巩固衔接各项工作走实走深。

  产业兴旺,特优品牌响起来

  位于狮子洼村2公里外的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色选机正飞速地将一粒粒小米进行筛选。

  “要把发黑、发灰、青色、白色小米及小石子、异色颗粒吹出去,留下金灿灿的优质小米。”来自蔡家会镇沙庄村的李寨平,一边观察着机器的运行情况,一边介绍说。在公司工作5年有余的李寨平,每月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这是豇豆,这是肾形黄豆,这是试种的‘中谷19’。”公司研发中心内香味四溢,负责人贺虎平介绍起桌子上摆放的一斗斗小杂粮如数家珍。

  在山花烂漫公司,从有机小米到富锌富硒功能小米,从豇豆面、豌豆面等杂粮面、手擀面系列到小米油、亚麻籽油等小杂粮深加工产品,曾经散发“泥土”气息的兴县小杂粮已“不止一面”,不仅有了附加值,更走出了吕梁山。

  “兴县杂粮滋养了一代代勤劳善良、不断进取、奋力拼搏的兴县人民,造就了一道道营养丰富、可口美味的杂粮美食。”谈及兴县杂粮,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津津乐道。

  曾经的兴县百姓用小米、黑豆等杂粮供养边区4万余名党政军人员,为中国的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兴县,杂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兴县围绕打造“山西小杂粮第一县”“中国小米之乡”目标,利用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全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杂粮的种植规模。

  乔云介绍说,全县杂粮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共培育杂粮加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33个、种植大户1600余户,杂粮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55%,辐射带动10万多名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在兴县,杂粮产业与现代设施蔬菜、生态养殖、特色经济林、优质食用菌、高品质中药材共同构成兴县六大特色产业链,越来越多的特优农产品聚链成群,成为兴县百姓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乡村和美,百姓生活美起来

  冬日午后,暖阳正好。狮子洼村村民刘俊莲和姐妹们在村前广场上,跳着伞头秧歌,疏散疏散秋收忙碌的筋骨。一曲舞蹈跳罢,刘俊莲又拿起话筒,对着手机上的歌词唱起了晋剧《十五贯》。声腔饱满,气势如虹,打破了冬日里这个吕梁山下小山村的宁静。

  在康宁镇花子村,平整干净的柏油马路和一排排白墙灰瓦的房屋让人眼前一亮,绿植、小游园、篮球场、彩绘墙面……让花子村在蓝天白云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不再是以往“灰头土脸”、垃圾遍地老样子。

  位于兴县县城东南25公里的黑茶山脚下的交楼申村,一条宽敞的马路穿村而过,灰墙丽瓦的民居、宽阔的绿化带和一盏盏太阳能路灯让人眼前一亮。

  ……

  在兴县,一个个昔日贫困的小山村,焕发出新面貌。

  近年来,兴县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于细微之处扮靓“面子”、做实“里子”,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绘就了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结合地域优势、发展规划,兴县县委、县政府集思广益,精心谋划,将瓦塘镇后石门村、四兴村、奥家湾乡奥家湾村先后列入乡村振兴示范村,组织全县15个乡镇进行现场观摩,以此借鉴经验、推进工作。

  一无资源、二无产业的兴县瓦塘镇后石门村,凭借着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和恬静的环境,被确定为兴县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经过两年的打造,村里焕然一新——红墙黛瓦的院落,造型新颖的村史馆,装饰一新的街道,整洁美观的村容。如今,后石门村成为兴县的网红村,成为外地游客体验乡村游的打卡点。

  据了解,今年以来,兴县累计投入1.02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整治“六道”“六乱”,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污水收集处理难、户厕改造难、保洁管理不到位“四大难题”,建立了联帮联治、典型带动和习惯养成“三项机制”。集中开展两轮人居环境卫生观摩评比,对前三名的乡镇兑现奖励150万元,全县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明显改善。

  在兴县一个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村庄里,不仅看到了特色产业发展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精准施策,脱贫成效稳下去

  11月20日,兴县巩固衔接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11月22日下午,乔云深入赵家坪乡、圪垯上乡督导调研巩固衔接工作;

  11月23日,兴县2023年巩固衔接工作大比拼实地核查安排会召开;

  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14次、县政府常务会议8次、领导小组会议12次……兴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巩固衔接工作。以上率下作表率、以身作则打头阵。密集的督查、严肃的会议,兴县以“奔跑冲刺”决胜迎接大考,以问题为导向,靶向施策做实各项工作。

  “要对标国考省考,从严从细排查,认真检点各项帮扶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各类问题动态清零、清仓见底。”乔云指出。

  12月3日,乔云在深入蔚汾镇千城村、公义村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调研时,详细了解驻村帮扶、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帮扶政策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脱贫户增收、饮水工程、群众温暖过冬等巩固衔接重点工作,并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要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困难户和重度残疾人家庭等重点群体,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好劳动就业、医疗保障、生活保障等实际问题。”

  2023年,兴县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底线,持续加大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力度。从10月份起,由县委常委带队,抽调专人成立两个考核组,采取“听、查、看、访”的方式,每三天对全县15个乡镇的巩固衔接工作进行一轮全面考核。目前全县共有监测对象2535户5885人,监测人口占比7.79%,其中2023年新识别监测对象627户1463人。对返贫风险未消除的监测户、今年新识别监测户,逐户针对性制定了帮扶措施,对风险消除户严格落实6个月稳定期管理。

  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个底线”;做实低收入人群兜底扶持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两个扶持”;确保资金匹配到位、帮扶工作到位、项目管护到位“三个到位”;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四方面保障”;整改“五方面问题”……在“12345”工作思路的指引下,兴县上下紧盯底线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落细各类政策,工作基础更加扎实、成效更加巩固。

  一个村一个村推,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一个季度一个季度攻,一年接着一年滚动扶持,不搞锦上添花也不建空中楼阁,面对国考、省考和大比拼,兴县有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让脱贫成果更巩固、乡村发展更美好、群众生活更幸福。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