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嘉善用心用情为民办好“关键小事”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嘉兴嘉善县实实在在抓好调查研究,聚焦群众关切,办好“关键小事”,不断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在这边按照标准操作,腌制出来的雪菜由大户统一回购,价钱还比市场价高哩!”近日,在嘉善县天凝镇光明村古法腌制基地集中腌制自家雪菜的村民徐豪强笑容灿烂地说。这个建在天凝镇雪菜产业综合体里的古法腌制基地,占地7亩,不仅替代了64个散户腌制池,而且保障了200余户村民的经济利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雪菜是名不见经传的农作物,但是在天凝镇光明村,却是富民增收的重要农产品,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2022年,天凝镇雪菜产值达9500万元,其“嘉善杨庙雪菜”曾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称号。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富了群众、造福地方的农产品,却有一个管理的“痛点”——雪菜腌制尾水处理问题。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我们在村里走访调研时,许多村民反映闲置的腌制池容易积蓄雨水,散发臭味。”天凝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说,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镇、村两级充分发挥联村干部、村两委班子、专职网格员以及微网格长的作用,排摸、掌握雪菜腌制散户底数,并向全体雪菜腌制散户征求改造意见,利用村务公决形成了大家认可的改造方案:对常年闲置不用的腌制池,与农户商议后拆除,改建成菜地或固化成水泥地;对确定需使用的腌制池统一改造,将腌制污水及雨水引流到地下收集桶,由污水收集车定期收集。
“咣当咣当”“轰隆轰隆”……这段时间,在光明村时不时可以听到施工的声响,老旧雪菜腌制池进入拆除改造时刻,村民们难掩喜悦,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环境更好了,钱包更鼓了!我们感受着村民的幸福,做事更带劲!”据天凝镇光明村党委书记沈健介绍,由于雪菜古法腌制基地推行了标准化腌制技术,外加雪菜种植大户“带”、散户“跟”的机制,推动实现了大户、散户共用,集中腌制的效果。截至目前,已有3家种植大户与200余户散户开展集中腌制,并通过统购统销模式,实现了产量和售价双提升。对比往常的散卖,村民实现增收15%,年均增收达5000元/人。(李嘉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