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从减量到品牌升级,“苏蟹”如何突破可持续发展瓶颈

发布时间:2023-12-08 10:48:00来源: 江苏经济报

  12月初,已是江苏地产河蟹季的后期,泰兴市江源农牧公司总经理余承波仍奔波在东北,为其“江缘”牌大闸蟹扩大在盒马鲜生电商平台的销量而努力。“江缘”是泰州的河蟹新品牌,因在长江岸边的高沙土水域养殖,开创了“江沙蟹”这一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虽然今年“江缘”蟹的产量较去年明显增长,平均规格和品质提升,市场销售也略高于去年,但平均售价较去年显著下降,迄今实际收益仅与去年大体持平。

  “江缘”牌大闸蟹今年产量与销售、收益的落差,在江苏地产河蟹市场绝非个例。“苏蟹”最知名品牌“阳澄湖牌”,今年同样遭遇了丰产不丰收的局面。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营销公司总经理吴阳告诉记者,今年的中高端订单并不饱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消费降级”。江苏长荡湖水产科技公司拥有传统河蟹品牌“长荡湖苏标”,一直主打海外市场,品质属于国内一流的“出口级”,但今年海外销售不及预期。为扩大销量,该公司转而重点开拓国内市场。

  江苏是渔业大省、水产品消费大省,更是河蟹产销第一省。去年江苏河蟹养殖面积370万亩,产量达35.9万吨,占全国半壁江山。同期河蟹养殖业产值逾300亿元,占江苏渔业半壁江山。以“阳澄湖”“固城湖”“洪泽湖”“溱湖簖蟹”等为代表的“苏蟹”名牌,向来是全国乃至海外市场的领跑者。今年春节后新冠疫情缓解,水产市场消费逐步复苏。河蟹长期居于淡水水产价值链顶端,秋季至翌年春节的蟹季销售,一直是中高端农产品市场的风向标。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从南部的太湖、长荡湖沿岸,到北部的洪泽湖区域,江苏主要河蟹产区普遍丰产。然而,截至12月初,今年苏蟹——尤其是品质更佳、个头更大的品牌苏蟹,价格普遍下滑,市场份额下降,多数养殖企业、合作社的收益与产量较低且处于疫情中的2022年相差无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高端河蟹供过于求,加之“后疫情时期”国人信心有待恢复,消费趋于保守。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中高端市场消费复苏未达预期的背景之下,至今领跑业界的“苏蟹”品牌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新瓶颈?又应如何适应全新的市场需求变化?12月7日召开的“第六届苏蟹名牌榜”推荐颁奖会暨2023江苏地产水产品名牌创新发展论坛上,以及记者近期的采访之中,多位渔业界、经济学术界专家从不同角度辩证深入分析,提出了颇具价值的建议。

  “苏蟹”的结构性过剩

  今年江苏河蟹市场的供过于求,实质是一种结构性过剩。通俗地说,中高端蟹占比较大,需求不足;低端蟹占比较小,却需求旺盛。用经济学的语言解释,这是一种资源配置失调。

  相比于去年冰冻、高温等不利天气,今年各大苏蟹主产地风调雨顺,大闸蟹迎来了近3年的产量峰值。据预测,今年苏蟹产量应逾40万吨。

  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江苏最大的水产品流通基地之一,来自高淳、洪泽湖、兴化三个省内知名产地的河蟹占据了相当份额。从众彩市场河蟹的销售数据看,2022年整个蟹季,其水产市场南区河蟹销售大户到货量约1150吨。其中,小规格蟹每500克价格为:2两公蟹约15元,2两母蟹约35元;3两公蟹约25元,3两母蟹约55元。大规格蟹每500克价格为:4两公蟹约40元,4两母蟹约105元;5两公蟹约65元,5两母蟹约210元。而截至11月末,今年该市场到货量已达2200吨,几乎是去年的两倍。仍以500克计,2两公蟹和母蟹价格均较去年上涨了20%;3两公蟹涨幅约为8%,3两母蟹价格与去年相同;4两公蟹仅涨了约5%,4两母蟹价格却下跌了40%;5两公蟹降价约20%,5两母蟹售价则近乎腰斩。

  高淳螃蟹批发市场是另一个流通量较大的江苏河蟹交易市场。在这里,6两公蟹2022年的收购价是每500克180元,今年跌到了80元。5两公蟹收购价,同样仅有2022年的5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中小规格蟹价格不降反升,如:2.5两的母蟹去年收购价是每500克44元,今年涨到了48元。

  今年知名产地大规格蟹在市场销售不理想的原因何在?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市场总经理于军分析,首先,2022年夏季持续高温,河蟹普遍减产,故量少价昂。今年则恰恰相反,由于气候适宜,雨水充沛,河蟹大丰收,却带来了低价。其次,气候适宜导致今年河蟹上市过早,很多消费者尝鲜时蟹成熟度尚不高,品质一般,抑制了后期消费。再次,3年疫情后外出旅游人数增加,减少了访亲和宴请,减少了大闸蟹及其他水产品的消费。最后,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餐饮业都在打折促销抢占份额,拉动人气,河蟹自然也难以避免。

  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大闸蟹相关企业8000余家。其中,今年1至10月新增注册企业560家,同比上涨34.3%。这从侧面证明了河蟹市场供给的现实规模和巨大潜力。

  最新网络数据凸显了河蟹降价潮。盒马鲜生公布的数据显示,河蟹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低了约30%。目前在盒马,2两母蟹的价格已经下跌到不足每只20元,不过名气最大的“阳澄湖蟹”仍在高位。有专家认为,由此可见,整个大闸蟹市场还难以说开始了普遍降价,而是随着品质、产地与品牌的变化,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

  突破路径:从减量到品牌升级

  今年江苏河蟹市场的震荡下行甚至“消费降级”之势,实际上几年前就已开始呈现,“后疫情效应”和市场短期供过于求加剧了这一趋势。

  “苏蟹”品牌如何突破市场新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多位专家和业界人士认为,短期内应根据市场供求最新变化,适当减少不同档次河蟹的产量,以实现供求平衡;中长期,应加快品牌升级,进一步提升附加值。

  2023江苏地产水产品名牌创新发展论坛上,江苏海洋大学教授、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阎斌伦建议,首先应减少普通规格河蟹的产量,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和产能,真正实现减量增收,提质增效。同时,根据河蟹上市的不同时间段精准策划针对不同群体的产品定位,打造具有更强市场针对性的品牌。常熟金唐市水产品公司董事长张建龙直言,生态养殖才是今后的唯一模式,如果没有绿色发展的基础与能力,不要盲目扩大养殖规模。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认为,作为实现“口粮自给、略有盈余”的人口密度最大省份,江苏既是农业大省,也是水产大省。“好不好”代替了“有没有”成为市场最新矛盾的新形势下,发展水产业的核心问题在于提升品牌附加值。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储东涛分析,与其他中高端农产品一样,“苏蟹”品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生态优良。农产品、水产品对水、土地和空气的要求特别高,必须杜绝环境污染、打击破坏环境行为,才能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从长期看,只有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以此加快形成价值链高端的产业结构、企业构成,才能大幅提高从河蟹业、水产业到整个现代农业的绿色化程度,确保可持续发展,不为短期供求波动所左右。

  多年来,泗洪现代渔业产业园坚持“从一湖好水”到“一湖好蟹”的生态之路。已值初冬大雪节气,其“泗洪大闸蟹牌”河蟹仍在后期育肥阶段,尚未进入销售最高峰。该产业园副主任潘猛告诉记者,“泗洪大闸蟹牌”瞄准的是明年春节前后的高附加值市场。

  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蒋昭乙提出,江苏水产业必须加速推动“科技化”“标准化”,在传统名牌的基础上,培育更多新名牌。阎斌伦建议,“苏蟹”产业链的下游环节——食品深加工仍存在不足,应加强科技创新与品牌打造。

  来源:江苏经济报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