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京津冀人大协同监督共护大运河
原标题:首次!京津冀人大协同监督共护大运河
12月8日,京津冀人大协同监督第一次联席会议在石家庄召开,确定三地人大明年围绕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情况开展协同监督,共同查找问题并推动解决。这是京津冀人大首次对大运河开展协同监督。
今年关于大运河的“新事”不少:冀鲁豫七县市组建大运河旅游合作联盟,大运河沧州段南川老街正式开街……为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流淌千年的文脉,不久前,于树军等8人组成的一个小团队,用15天时间沿大运河骑行1782公里。
于树军是沧州市民,住在大运河畔,对大运河有深厚的感情。“大运河文化带包含了水利、漕运、船舶、商事、饮食等多种文化形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可得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一趟下来他感触很深。
千年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文化符号。近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将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为重要工作予以推进,持续推动三地大运河沿线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交流以及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虽然保护成效明显,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大运河文化面临着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及时修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不足、生态空间挤占严重、跨区域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等。
一水连通京津冀。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需要凝聚三地合力。
今年1月1日,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正式实施。“该决定涵盖了大运河遗产保护协同、生态保护协同、文旅融合协同、执法协作等内容,实现了同步立项起草、同步调研论证、同步审议发布。”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马桂旺说。
如何防止法律法规“一立了之”?
立法先行,监督紧随。根据此次联席会议通过的《2024年京津冀人大协同监督工作方案》,三地人大将围绕该决定贯彻实施情况,以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宣传、文化带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等,通过调查研究、执法检查等形式协同开展监督检查。
联席会议上,京津冀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如何更好推动协同监督工作开展发表意见,“将以不怕揭短、敢于直面的勇气,用好各种监督方式,下功夫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12月8日18时,记者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于树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不仅有法治保障,还有了协同监督,是件大好事。”于树军高兴地表示,他将和朋友们积极参与到监督活动中,为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记者赵建、霍相博)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