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导向促改革创新 顺义网格治理有了新模式
原标题:顺义网格治理有了新模式
本报记者 王可心
在顺义区李桥镇,试行不到1个月的网格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为群众生活带来许多变化,不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身边还多了个“百事通”。
这一变化,是顺义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成果。“这次改革的方向正是来自问题导向。”李桥镇党委书记申志红说。镇领导班子多次走访调研发现,原有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网格员招募标准不统一、奖优罚劣的导向还不够鲜明、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等。”创新探索一个更加精细化的方案,迫在眉睫。
李桥镇位于顺义区南部,西临首都国际机场,南接通州区,距市区仅20公里,是一个拥有12万余人口的大镇,其中流动人口超七成,基层管理难度大、压力高。
以前,网格化管理不同部门设立多张网,这些网覆盖不全、衔接不紧,既有空间上的交叉重叠,又有职责上的空白盲区。“在我分管的工作中,典型例子就是河道巡管员只看河,护林员只看林,巡田员只看田。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有问题,但是这样各巡一块、各守一段、各管一摊的情况,不仅造成重复工作、资源浪费,也导致工作成效不高。”李桥镇副镇长吕爱超表示。
改革后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了减量发展。申志红介绍,简单来说,就是要实现一人一格、一格多责、一人多能、格内见效的“一米安心格”管理模式。经过重新梳理后,以户数为基准,结合村庄现状、规模、人口划分网格,全镇细分四级网格397个,网格员数量也由原来的644名精简至397名,网格员工资由“基础补贴+绩效奖金”组成,不仅提升了工作积极性,全年还节省支出200余万元。原本各管一段的环保、卫生、巡河、巡地、巡林、社会安全和秩序等各类网格员职能,在一个网格内整合为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5大类。同步还研究制定了“3+6”考核体系,将对村网格化工作负总责的支部书记、分管的两委班子成员及网格员都纳入考核体系,与日常奖惩挂钩。
新模式下,“格长”的职责更明晰、管理范围更精准,奖惩机制更明确,基层治理效能有了显著提升。
据统计,试运行半个多月来,李桥镇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8996件,除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和需长期治理的问题外,解决率100%。发现问题的速度快了,解决问题的效率高了,通过对网格的整合,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用力分散”的问题,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李桥镇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一米安心格”社会精细化网格管理工作模式,发挥了网格治理最大效能。
接下来,顺义区将继续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惠及民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