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团队在江苏孵化的新研机构,解决了浙江企业难题
“项目7月份签约,目前设备已进场,预计明年可以投入运行。”谈及与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城乡建设投资集团的一个合作项目,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下称“长三角国创中心功能材料所”)所长助理郦怡兴致勃勃:“应用了我们提供的水热固化技术后,原本矿山开采湿法制砂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废变废为宝,既节省了成本,又节约了自然资源。”
来自上海的团队,在江苏孵化的新研机构,解决了浙江企业的发展难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像这样通过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例子越来越多。
长三角国创中心功能材料所位于江苏苏州,是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市高铁新城和同济大学教授团队共同发起建立的创新型研发机构。
“起初,我们只是同济大学的一个技术团队,有创新创业意识,却苦于对接产业资源,难以实现成果的落地转化。”郦怡介绍,直到2021年,通过对接长三角国创中心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进入功能材料所体系,由此实现了大宗固废水热资源化制备低碳绿色建筑材料技术产业化规模落地。
实现成果转化后不到一年,基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需要,功能材料所就孵化了江苏同萃和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核心技术服务+成套设备+关键药剂”的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产值达5000余万元,预计明年还会有较大增长。”郦怡说。
据了解,该所在长三角区域内先后孵化培育项目公司12家,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项目孵化的模式业已轻车熟路。郦怡坦言,如此发展势头离不开长三角国创中心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的平台。
2021年6月,长三角国创中心揭牌。从开展跨区域跨领域重大技术攻关,到打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通道,再到打造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窗口,沪苏浙皖探索科创一体化有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助理郜军表示,创新体系一体化将率先打破行政壁垒、消除无序竞争,促成人才、知识、成果在长三角区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化内卷内耗为共生共赢。
随着长三角国创中心“一个团队、一套机制、一体化运行管理”的科创一体化机制不断探索,长三角区域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对接解决产业重大技术需求的效果越发显现。
“以前遇到技术难题,得自己想办法去找资源,现在只需要在平台提需求。”如何开发高性能杂化纤维材料,是困扰上海德福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多年的技术难题。今年初,企业通过长三角国创中心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需求榜单,最终被南通创新区先进功能纤维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揭榜,与上海德福伦签订了技术委托合同,推动研究所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项目孵化。
企业“发榜”提出需求,研究机构借助平台“揭榜”攻关,进而推动产业发展、行业升级,这亦是长三角创新协同、加速共融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长三角国创中心建有研发载体94家,研发人员超1.5万人,年均新增专利申请1500余件,年纵横向科研收入超35亿元,累计转移转化技术成果9000多项、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1500多家、服务企业2万余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