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按下“都市美颜键” 乡村宜居又宜业

发布时间:2023-12-20 11:10:00来源: 人民网-陕西频道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峪口村,村舍错落有致,游客络绎不绝。

  穿行于村舍之间,干净整洁的村道让人赏心悦目,白墙黛瓦的房屋与巍巍秦岭交相辉映,村口的乡村空间站散发着“洋气”与“新潮”,一幅秀丽的乡村美学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城乡融合新业态 乡村飘来“咖啡香”

  “这是我们在废旧市场收了一个变速箱,通过艺术家的设计改造变成了一个可以取暖的艺术作品,这个木桶摆件是从群众那里收的,墙体的白漆也是村民们刷的……”走进栗峪口村的土锤咖啡馆,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熟练地介绍着咖啡馆里的一应布置,如数家珍。

  “三年前,这一片全是闲置的厂房,没有一块地是村集体的,我们通过从村民手中盘活闲置资源,让有想法有朝气的青年创客在这里落地生根。”王利军说,土锤咖啡馆的主理人王绘婷便是第一个开拓者。

  2019年,英国留学归来的城市规划学博士王绘婷带着团队来到鄠邑区,看中了栗峪口村的一处废弃石粉厂,秉承留住乡愁的建设理念,保留了厂房中的水塔、老旧设备等,将其重新包装改造,把乡土气息和时尚元素结合,打造把乡村美食和西餐融为一炉的餐饮产品引流“利器”,吸引西安周边市民争相打卡,让“土洋结合”的“土锤”咖啡成为了人气爆棚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的咖啡师都是村里的妇女,她们调制的咖啡,也被亲切的称为‘嫂子咖啡’。”王利军说。专业的马甲制服、熟练的拉花技巧、专业的咖啡品味……从最初的4人到现在旺季的10余人,土锤咖啡让农忙地里种田的乡党们“摇身一变”,个个成为自信大方的咖啡大师。

  土锤咖啡馆火了,栗峪口村的乡村旅游产业也“活”了,越来越多的“乡创客”来到这里创业——

  有机车老炮改装大师的新派茶饮“山泡茶”,有来自广东却因为爱情留下创业的美院高材生“阿喵茶餐厅”,也有把狗狗当家人的宠物民宿和乐园……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艺术青年和创客人才在这片充满“乡愁”的热土上大展身手。

  “这些企业组建了一支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并与集体经济组织结成发展合伙人。实践证明,政府效率优势和企业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的结合,是栗峪口村快速发展的‘密码’,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王利军说。

  如今,栗峪口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提供工作岗位40余个,带动全村100余人实现就业,逐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的双赢。

  土锤咖啡馆外的墙壁上,“让全村人喝上咖啡”的喷绘醒目可见。“这可不是一句空口号。”王利军告诉记者,去年,土锤咖啡已经免费为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咖啡入户,今年村里还计划给全村人赠送咖啡、茶饮等村内业态的“套餐式”卡券,并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大家来栗峪口村实地感受时尚乡村、品质乡村。

  为了服务好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乡创客”们,栗峪口村创立了“青年乡创客服务中心”以及“青年乡创客孵化器”,并为来到这里的“数字游民”提供的共享田园办公、多媒体空间、运动场地、共享厨房等一系列配套。

  “目前我们正在因地制宜规划打造9户民宿,希望更多年轻人来到这里,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分享工作和生活,为村子的发展带来更多先进的理念和开阔的思路。“王利军充满期待。

  文艺赋能新路径 乡村也有“艺术范儿”

  正值中午,距离栗峪口村不远的蔡家坡村,前来考察参观的游客时不时用手机拍下美景。

  色彩斑斓的涂鸦壁画、风格迥异的彩绘雕塑、别具一格的乡创空间……徜徉在八号公路上,各种奇妙的艺术元素散布在村落各处,与秦岭的秀美山水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诗意田园的水墨画中。

  “脱贫攻坚以前,蔡家坡村还是个贫困村,村民大多以务农为主,2018年,我们联合西安美术学院举办了首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师生们用艺术手法给昔日贫困的蔡家坡村注入了活力。”鄠邑区石井街道主任助理薛彤彤说。

  何为忙罢?传统风俗里,关中农村每年夏忙之后,全村会定一个日子,统一招待亲戚来吃酒席,庆丰收,还常以戏剧、电影、社火等文艺形式来助兴。在关中方言中,这被称为“忙罢”,也叫“过会”。

  “关中忙罢艺术节”主要是以终南山为背景,将乡土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展演现场。每届活动均设立四大板块,分别是终南戏剧节、大地生态艺术项目、合作艺术项目、关中粮作项目。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开展艺术活动上百场。

  “让院校艺术实践成果转化为农村群众可感可及的生活体验,让高雅艺术和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在薛彤彤看来,通过艺术活动,不仅提高了农村群众的文化品位,推动了农村环境风貌艺术化提升,同时让现代艺术落地生根,乡村振兴更有内涵,更好满足了农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近年来,聚焦秦岭自然生态保护、环山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西安鄠邑区积极打造以秦岭生态保护为底、以农业发展为本、以文艺赋能为魂,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空间,增强乡村承载力。

  目前,鄠邑区已吸引200余名艺术家和青年人才驻村创业创作,落地32座艺术作品、6万平方米壁画,高标准举办忙罢艺术节和系列公共文化活动,年吸引游客预计达到200余万人。

  乡村生态“面子”美,文旅产业“里子”实。鄠邑区还积极打造并招引了“蔡家坡美好生活服务中心”“栗园坡知青楼”等56个品牌消费新场景,通过策划研学旅游、农业采摘等20余项集体经济增收项目,植入100余个群众共享销售摊位,预计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8号公路片区实现旅游收入8000余万元。

  “我们希望在不改变农业和农村本底的情况下,在秦岭北麓乡村建设中,坚持‘大刀阔斧做减法,慎之又慎做加法’,打好‘生态牌’、念好‘山水经’,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薛彤彤说。

  因地制宜促发展 绘就乡村“新样貌”

  12月1日,西安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召开,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在讲话中表示,要从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致力打造西安特色,全方位认识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针对不同村庄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不断促进城乡功能互补、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聚焦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西安市将清理出的农村闲置资源,对接市场机制,将城市功能引入乡村,打造了一批新业态。同时,把村庄按产业配套功能区打造,建设18个西安乡村空间站、16个西安农业景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与乡村产业、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破解了农村人居环境“为谁建、怎么建”的问题。

  此外,围绕发掘村庄文化价值,西安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关中忙罢艺术节”成功入选全国优秀群众文化品牌案例,周至县成功举办“秦岭 秦人 秦声—2023陕西省首届乡村戏曲大舞台”活动,周至周一村、鄠邑蔡家坡村、长安唐村、蓝田荞麦岭等连点成线,入选2023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西安“半小时生活圈”和“城市后花园”正在加速构建。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裴靖瑜表示,西安市将持续推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走出一条特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西安路径。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