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岭上开遍“石榴红”

发布时间:2023-12-21 15:38:00来源: 内蒙古日报

  “今天,我要为我们广场舞队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1964年2月,龙梅和玉荣两位小姐妹利用假期时间,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牧300多只羊……”正值寒冬,兴安盟扎赉特旗宝力根花嘎查的文化活动室内,数十名各族群众围坐一起,认真聆听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阵阵掌声不时传出,洋溢着浓浓暖意。

  连日来,这支由“平安妈妈”管护队成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走进各嘎查,为村民开展宣讲。她们将历史事件、楷模事迹、群众的身边见闻等与民族团结政策结合起来,将党的创新理论用鲜活、朴实的语言讲述,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扎根在了农牧民心里。

  走进岭上兴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处处可见。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创之地、实践之地、成功之地。在这片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41万各族群众。

  近年来,兴安盟在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殊荣的基础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形、有感、有效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正朝着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的更高目标迈进。

  坚持聚焦主线——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效显著

  “最近身体怎么样?”“今年的庭院经济收入如何?”近日,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丹枫志愿服务队以拉家常的方式,与脱贫户、监测户深入交谈,筑牢“防线”、紧盯“红线”、兜住“底线”,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稳步推进。

  在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兴安盟创造性构建“把牢一条主线、建设四个平台、健全四项机制、打造六支队伍、实施六大工程”的“14466”工作体系。通过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建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盟旗乡村四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和实践创新基地等平台,健全了党组织带动、部门行业联动、社会组织推动和督查考评促动四项机制。

  同时,兴安盟打造一支干部队伍、一支研究员队伍、一支宣讲员队伍、一支文艺工作者队伍、一支辅导员队伍和一支法律志愿者队伍,为兴安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实施“固本培元强根基”“立德铸魂聚人心”“团结奋斗同致富”“保护生态筑屏障”“共建共享促交融”以及“守望相助固北疆”工程在内的六大工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具体行动路径。

  眼下在兴安盟,1088个覆盖盟旗乡村四级,在册会员1.3万余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搭建了平台;1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和23个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1000余个体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场景,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更实、流量更足……兴安盟打造的多元文化自信新阵地,为提升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此基础上,兴安盟还在全区率先实现乡镇苏木全部配备专职统战委员并进入党委班子,旗县市民委主任全部进入同级统战部领导班子,与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共同开展的《内蒙古努力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研究》课题,成为自治区年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兴安盟委书记民族工作谈话制度,压实各旗县市、盟直重点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履行民族工作责任,被国家民委肯定并作为典型做法进行推广。

  坚持发展联动——

  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稳健

  冰雪覆盖的童话世界阿尔山,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热闹非凡。兴安盟那达慕大会上,游客与当地农牧民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画”出最美同心圆。

  2022年,全国首个域牌形象——“兴安岭上兴安盟”破圈传播,激发了兴安盟各族群众拼搏进取、感恩奋进的信心与决心,树立起兴安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良好形象。随之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民族团结活动也在兴安大地次第展开。

  今年以来,以“石榴籽同心筑梦”为主题的五项活动在兴安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了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覆盖了万余场特色活动,各族干部群众超过百万人参与。

  盛夏时节,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编辑记者来到兴安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岭上兴安盟”主题采访,80余家报社刊发专版,报纸印刷量达600万份以上,新媒体平台浏览量突破2000万,让“兴安岭上兴安盟”引起国内外更多人的关心关注。

  兴安盟全面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并精心打造了包括爱国线、团结线、感恩线、奋进线、文明线在内的五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文旅线路,让各族群众在独特的中华文化文旅体验中凝聚思想共识。

  全区最大的单体日处理4000吨鲜奶项目成功投产;全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了33.4%和75.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和3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区首位;粮食产业即将迎来“十四连丰”,畜牧业生产实现“九连稳”……

  如今,以发展促民生,以民生促团结的石榴之花正不断结出紧实、甘甜的硕果。兴安盟使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不仅成为全国首批“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更成为了全区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的盟市。

  一项项成果、一组组数据,描绘出一幅兴安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各民族和谐共融、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生动画卷。在这画卷中,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女士将刺绣产业与非遗传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让2万余名各族绣工捧上了“金饭碗”;以人才振兴为引领实施的“晓景计划”,培养了1288名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年经营收入累计达8.64亿元,辐射带动了农牧户4.18万户、8.64万人;兴安盟大米产业同样成绩亮眼,其“以平台整合产业、以营销拉动产能、以品牌提升品质”的发展思路,成功辐射带动了水稻种植农户2800户。

  兴安岭上兴安盟,石榴花开别样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兴安盟正以笃行不怠、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扭住发展这个“总开关”,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逐一实现。(记者 高敏娜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艳荣)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