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多元共治助力基层善治

发布时间:2024-01-04 16:06:00来源: 人民网-湖南频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湖南怀化市沅陵县紧紧围绕“打造社会治理试验区”的目标,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书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文章”,推动主题教育在“重实践、建新功”上见行见效,在“解难题、促发展”上走深走实,切实让群众在主题教育中感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沅陵实践”。

  党建聚邻,“三长联动”顺民心

  沅陵县大力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实现“代表选在邻里、服务聚在邻里、难题解在邻里、民心融在邻里”,凝聚党群“邻情”,增进和睦“乡情”。

  党群亲邻访民意。逐村(居)构建“片-组-邻”组织架构,按照“分布合理、便于联系、力所能及、深入推进”的原则,结合村(居)民、党员分布等因素,沅陵县以法定推选的村(居)民代表为主体,注重从党员、农村“明白人”“两代表一委员”、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中推选邻长。健全联系服务机制,确保户户有人联,户户情况清。全县404个村(居)推选邻长1.27万,联系服务14.5万户群众,充分发挥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作用,向百姓开展暖心服务。9月以来,召开“民情恳谈会”1158场次,运用“四方会诊、三级化解”机制,帮助解决问题17132件。

  奉献安邻护民生。沅陵县加强引导村民代表主动亮明身份、担当作为、奋勇争先,营造“邻里事、邻里议,邻里人、邻里评”氛围,推进村(居)民协商议事的闭环管理。筲箕湾镇田家坪村稠木园组一到雨天道路就变得泥泞,村民们的出行极为不便。邻长宿修盛得知情况后,立即与村民协商,并带头捐赠10多万元,完成道路修缮,惠及周边群众一百余人,真正把群众“呼声”变成了“掌声”。

  服务暖邻解民忧。当好民情联络员。在各村(居)定期召开民情化解会,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场进行答复和解决。当好政策宣讲员。以发放惠农政策资料、“敲门入户”的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中,面对面与所联系的群众将政策讲透彻、说明白。

  主题教育期间,沅陵县共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20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4万份,接受各类政策咨询2300余人次。当好安全防护员。积极投身纠纷化解、安全巡查等急难险重工作,做到快速联系、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如为确保冬季燃气消防安全,各邻长排查燃气用户1.2万户,化解隐患52起,对323户老弱病残户建档立卡定期巡查,助力沅陵创建2023年全省燃气管道隐患排查整治示范县。当好文明示范员。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教育和引导群众感恩党的好政策,营造“敬老孝亲、勤俭持家、团结奋进、和谐共治”的感恩氛围。

  定纷止争,“三源共治”纾民困

  不断加强“警源、诉源、访源”全周期、全方位、全要素综合治理,推动矛盾风险闭环管理。警源实治,建立警调对接机制。沅陵县公安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驻所调解平台,健全警调对接机制,组建24个驻所调解室,构建“平台牵引、部门共管、精准长效”的矛盾纠纷警务化解的警调对接格局,对报警类纠纷、可调解案件、刑事和解民事部分等3个方面的纠纷警情进行审查,移交驻所调解室备案介入,实现“导入前移、归口管理、全程调处、限期办结”。今年全县命案“零发生”,创历史最佳水平。沅陵县24个驻所调解室成功调解纠纷4271起,实现“80%的纠纷化解在调解室、80%的纠纷当天一次性成功调处”,当事人满意率98.3%,民警认可率97.5%。筲箕湾镇派出所获评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访源精治,全力化解信访纠纷。牢固树立诉求解决导向,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沅陵县切实将矛盾隐患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全面落实首访首问首办责任制,明确初信初访“3天见面、15天调查、30天办结”硬要求,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做到“件件回应、桩桩化解”。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制、带案下访制和县级领导到信访局坐值班制,加大对重大信访案件化解的力度。目前,已化解信访积案109件,信访积案去库存达到95%以上,信访量同比下降10.1%。

  诉源善治,建强诉前调解平台。推行诉讼风险告知制度,依法引导当事人把矛盾化解在诉前,解决在萌芽状态。2023年10月,沅陵县人民法院开启了“科技+物业”解纷新模式,是怀化市首家开展此类工作合作的法院,沅陵物业纠纷实现“全托管”。依托既有的音视频远程调解功能、电子送达平台,通过特邀第三方调解组织,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基础上,“特邀调解+专业调解”共同发力,及时有效从源头上化解物业纠纷。目前,已向第三方调解组织“全托管”物业纠纷案件100件。当月,在官庄镇成立怀化首家“共享法庭”,不增编、不建房,一根网线一块屏,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将在线调解、在线庭审延伸到基层一线。

  善治以安,“三治融合”润民风

  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积聚力量、凝聚人心,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最大限度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自治增活力。将群众普遍关心、认可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乡风文明等内容制定成村规民约。试点村群众对村规民约知晓率100%,签字率达98.5%以上,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设立幸福协会资金用于困难帮扶、道德模范人物评选表彰、公益活动、村民教育等,对资金的使用原则、收入来源、监督方法都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共捐集幸福资金963万元,8100人次参加了捐赠。“一约三会·红色积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在人民网、学习强国宣传推介。

  以法治强保障。沅陵县坚持法律“走”进村,矛盾不“出”村。打造集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纠纷调解为一体的村级“智慧屋场”,发动农村“五老”牵头组建“老舒调解室”“老向调解室”等300余个“五老”个人调解室。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12件,开展法律咨询3100多人次,息访息诉182人次。

  以德治扬正气。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准确把握“第二个结合”精髓要义,赓续“中华书山”千年文脉,沅陵县成功举办怀化市第二届旅发大会,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开展“大评小奖”活动,每月评选“文明卫生户”“不清洁户”,每季度评选“最美庭院”“最美保洁员”。深入挖掘“身边榜样”的道德力量,过去厚葬薄养、打牌赌博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得到极大改善。(李周颖)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