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湖州南浔:一碗鱼汤饭的“鲜香配方”

发布时间:2024-01-08 14:50:00来源: 湖州在线

  岁末寒冬,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饭,是江南生活独有的暖意。

  1月5日下午,为期三天的鱼文化节在湖州南浔荻港渔庄鸣锣开幕,尝一碗鱼汤饭、吃一口桑叶鸡、来一场亲子研学……徜徉在古村,一边是水乡的摇橹声,一边是人间的烟火气。

  连续举办了15届的荻港鱼文化节,人气越来越旺,早已成为江南水乡最有影响的民俗节庆。一碗鱼汤饭为何能“长红”?闻着鱼汤鲜香,我们走进荻港古村,一探隐于苕溪的鱼桑丰收盛况。

  全球非遗添“底料”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村民身穿鱼纹彩衣、写鱼字、唱鱼歌,用千斤锅、百座鱼灶现场烹饪。

  2016年吃掉3吨鱼,2019年吃掉10吨鱼……“今年估计又要破纪录。”湖州荻港某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勇强难掩兴奋。

  大锅里的青鱼来自村里最大的“宝地”——占地1007亩的桑基鱼塘。从高空俯瞰,上百个鱼塘有圆有方,养殖了四大家鱼,塘基种植了桑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

  2018年,“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荻港村则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核心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国内只有22项,湖州仅此一项。2022年,荻港桑基鱼塘又入选《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国家展主展区素材。

  “金字招牌来之不易。”荻港村党委书记杨升辉说,曾经村里家家户户靠桑基养鱼养蚕致富,后来村民外出经商务工,鱼塘也逐渐荒废,险些被填平开发。2005年,土生土长的荻港女儿徐敏利利用当地荒废湿地、老桑地、老鱼塘等,建起了集生态养殖、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一体的农旅度假中心——荻港渔庄。镇里村里加大了资金投入,桑基鱼塘逐渐“苏醒”了。

  当天的鱼文化节上,集中展示了产自桑基鱼塘系统中的20余种动植物。庞勇强告诉记者,前期团队调研发现,荻港桑基鱼塘系统内有近百种植物,近年来桑树品种增加到了100多种。荻港成为浙江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如今,桑基鱼塘有了地方立法保护,村民们更加“呵护”这片生态系统。徐敏利说,2023年他们就开始利用生物多样性,尝试古法养鱼,比如发现鱼得了肠胃疾病,只要在池塘边割一把辣蓼(一种当地植物),揉碎了撒到塘里给鱼吃。“相比喂食各种鱼药要生态多了,这样能让桑基鱼塘的生态系统得到更好循环。”在徐敏利看来,家门口的桑基鱼塘就是一座生物、文化和技术基因的宝库。

  鱼桑文化来“调味”

  15届鱼文化节,不仅有着农业遗产的“背书”,还有荻港村千年民俗文化的“赋能”。

  当天的鱼文化节上,除了鱼乐、鱼歌、鱼舞、鱼火、鱼宴等传统节庆表演,还有“百印鱼桑”篆刻艺术展、荻港蚕花猫手作展等现代文艺展览。由土丝瓜做成艺术墙、土豆上画卡通、五谷杂粮拼成的祝福……这些既“土”又很潮的设计创意者,除了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院长王似锋,还有荻港村的普通村民。

  “‘无鱼不成宴’的习俗在湖州已延续近千年。”王似锋说,每年1月荻港迎来捕鱼时节,村民聚在一起吃鱼汤饭是老传统。如今,村民们早已成为了节庆的主角,尽情地向各地游客展示鱼桑文化的魅力。

  荻港渔庄糕点师章小林是本地村民,这些年,他挖掘荻港鱼桑文化,研发了十几款特色糕点。现场,他亲手制作的桑果糕很快销售一空。

  74岁的村民孙央囡也赶来活动现场,“这些年越来越多小朋友来到村里研学体验。”她说,在荻港村,像她这样的鱼桑研学人家数量已由42户发展到200余户,她们都经过培训上岗,带孩子们去采桑、在蚌壳上作画、烧鱼汤饭,感受鱼桑魅力。

  “鱼儿乐,鱼儿游,春江水暖向东流……”村里的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内,一首朗朗上口的《鱼乐鼓》总会让人不自觉吟唱。至今,鱼桑研学院已接待了数百批次近10万名学生前来研学,形成了40多门研学课程。

  古村复活旺“烟火”

  如果鱼文化节是一张引人入胜的扉页,那千年底蕴的荻港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如今,几乎每个双休日,都有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到村里“深度游”。

  在荻港古村,一座座民居临水而兴,青砖黛瓦。杏花酥雨里,坐上古村的手摇船。这是舒乙笔下“最好的江南小镇”。

  漫步在荻港,不仅到处飘着鱼汤饭的香味,一股年轻的气息也扑面而来:“苕溪渔隐荻港美食”一条街内,咖啡吧、酒吧、露营等业态随处可见;2023年开放的同善艺术馆内,3D效果的海浪、光影串成的艺术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即将营业的亲子民宿由老宅改建,白墙黑瓦配合现代风格的装修,打造出亲子主题房间……

  近年来,荻港村主动融入南浔长三角亲子乐园建设,鱼桑文化历久弥新,构建渔庄研学、古村游学、桑基鱼塘体验旅游板块,形成独特的农旅结合、以旅带农发展格局。桑基鱼塘系统展现出“全民共富、全域共美”的新时代图景,为现代农业注入了强劲活力。2023年,荻港村游客量突破78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和土特产销售超亿元。

  眼下,荻港村围绕全域4A级景区打造,正在加紧修缮南苕胜境、积川书塾、四面厅等老建筑,新建开沅书院、中国非遗馆,建设荻港古村5.3公里的精品旅游环线。“只有不断挖掘文化基因,激发活力,古村才能‘长红’下去。”杨升辉说。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