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关切 增进民生福祉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诉求,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对群众的诉求,做到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了解好、掌握清群众的操心事,反映好、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对安徽提高回应能力、解题能力提出了要求。群众难办事项往往牵涉多部门、多层级,只有让目标侧重不同、难处各异的不同部门有效形成合力,才能加快政府的回应速度、优化回应方式,为推动问题解决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与时俱进,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采用大数据、舆情监测等方法,及时、快速地了解、解决群众诉求,并且将同类型、高频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
民生连着人心,民生凝聚人心。安徽提出实施50项民生实事,从促进就业、社会救助、困难群体救助等10个方面,力求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业、养老、医疗、托育等问题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必须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优化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同时稳定公共岗位规模,将招聘会、公共服务送进校园、送下乡、送进村、送上门。健全兜底帮扶体系,完善就业援助制度。“一老一小”的问题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让老人们幸福养老、孩子们茁壮成长,是办好民生实事的题中之义。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大居民养老服务财政投入力度,推广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行之有效的有益创举,“枫桥经验”发挥基层自治活力,在源头预防,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浦江经验”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破解难题。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畅通社会治理渠道,鼓励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参与进来。总结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等基层治理品牌,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把老百姓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不让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奋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和谐安宁幸福的社区环境、美好家园。(本报评论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