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乡村振兴看山西 | 党建引领振兴村“善治”之路

发布时间:2024-01-15 16:48:00来源: 人民网-山西频道

  党建强则有力量。

  按下振兴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播放键,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关键词在田间蔓延,一首首催人奋进的奋斗乐曲在耳边响彻,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感人画卷在眼前舒展……

  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目标要求,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新区找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组织优势,全方位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突出政治功能,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夯基——强化党建引领

  隆冬时节,走进上党区振兴新区振兴村,一幢幢连排别墅整齐干净、一面面文化墙丰富多彩、一条条柏油路平坦宽阔。

  振兴新区位于长治市上党区东南部,新区党委下辖振兴村、新区机关、煤业公司、农业公司、文旅公司5个党支部。

  头雁领飞,乡村振兴才能展翅翱翔。基层党组织“车头”强不强,往往影响着一个村子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方能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振兴新区党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确立党建与发展两手一起抓、两手一起硬的总思路,实行党建工作与发展项目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旅游发展专题会、民生保障专题会,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优势和服务民生优势。

  “一次次的会议,汇聚了班子成员的智慧,提升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振兴新区党委书记牛扎根说,如今的两委班子5名成员就像“一个拳头”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引领振兴新区迈上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据介绍,坚持党建引领,振兴新区重点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做到出谋划策、组织引导、带领群众、服务村民,使振兴村各级党组织成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强堡垒。

  与此同时,大力发扬“太行精神”,选优配强了一支富有能力、开拓进取、群众基础好的村“两委”队伍,实现了一批党员干部由“思想先进”到“致富先锋”的跨越,并带领身边村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2023年,振兴村村集体收入达到6900万,村民人均收入5.69万元。

  振兴新区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建强组织,选好班子,夯实基础,不断筑牢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创新推行“党委包党总支、党总支包党支部、党支部包党小组、党小组包党员、党员包农户”的五级联包新举措,形成了“党委抓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的新模式。

  根据基层党组织的不同功能,振兴新区党委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制定各类措施和制度20多项,并为每位党员设岗定责,层层压实责任。

  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党的领导,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

  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振兴新区以上率下、多方联动、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大格局”已然形成。

  固本——提升治理效能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既要集众智、汇众力,更要听民心、顺民意。

  振兴村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支部为单位,设立老年党小组、青年党小组、妇女党小组,每月坚持开展一次活动,创新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制度(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规范婚丧嫁娶“八不能”,日常生活“八不准”,村民出行“八不要”,移风易俗“七字歌”,确立每年10月18日为乡村振兴日,每月18日为振兴学习日。

  党委领导亮身份做示范、两委干部亮承诺转作风、党员代表亮行动树形象……现在的振兴村已经完成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再到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完美蝶变。

  “在振兴村,‘做饭不用烧煤、解手不用出门’已经变为现实,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村民每月都能看到新潮的晚会,原来只知道耕田种地的农民,现在也能享受到丰富的文体活动。”牛扎根自豪地说道。

  乡村美,美在文明;民风正,正在村规。振兴新区为了不断加强和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把村规民的制定作为提升群众素质和乡风文明的一个主要抓手,要求各村立足实际,把村民行为规范、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作为村规民约的基本要素,保证“一村策”,“易记、易懂、易行”。

  “红白事的很多具体事情都由理事会办,哪家办这两件事都一律平等,办事标准大家都一样。”振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剑红说,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负责打理全村喜事和白事,遏制了相互攀比摆酒席的不良风气。

  “村规民约”既尊重了村民的自治权和首创精神,又继承和发扬了优良的乡村文化传统,成为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尽管新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村里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被遗忘。早在新村建设之初,村里就定下“三不”原则:对原有生态植被不破坏、对原有山水景观不改变、对原有古建遗迹不拆迁,以保障农耕文明传承、传统民居保护和现代功能开发达到和谐统一。

  此外,振兴村先后建起了以二十四孝故事为主题的孝廉公园和梅兰竹菊四大民俗文化长廊。

  如今,走在振兴村,家家户户门前挂着家训,随处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打造出的独特乡村“文化磁场”。

  联动——凝聚治理合力

  “没想到我们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振兴村村民牛宇清笑着说,这多亏我们有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有他们在,大家安心。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振兴新区通过建立基层治理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宣传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打造出融合发展“同心圆”。

  当地充分利用振兴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新振兴等新媒体平台,进好振兴故事,传播振兴声音,强化“振兴是我家,人人爱护她”宣传引导,让“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成为广大群众基本共识,既巩固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又生成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和外在合力。

  牛扎根介绍,振兴村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行党员包街联户全覆盖,以党建网格为载体,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

  为了方便群众,振兴村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让村民“最多跑一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职能不同,村里还设立了党群服务室、人民调解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多个村委服务站,大大提高了乡村治理和服务群众的办事效率。”振兴村党支部副书记袁国兵补充说道。

  1月5日下午,振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又迎来几位小朋友的到来。

  “这里不仅能看书还能画画呢!快来!”小女孩对伙伴们开心地说到。孩子们在这里看书、跳舞、玩耍,显然将这里当成了放学后的第二个“家”。

  振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延伸服务触角,将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布谷驿站、图书阅览、休闲娱乐、儿童乐园、心理咨询、健身房、水吧区、瑜伽区等功能与站点服务融为一体。

  在这里,村民可以锻炼身体、舞动瑜伽、挥毫泼墨、阅览图书、亲子互动……沉浸在休闲娱乐的场景里享受幸福生活,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农村基层的精神涵养。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和暖心的公共服务,给乡村文明创建提供精神动力,推动文明创建工作,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这里是村民家门口的“客厅”,也是文明建设的“发动机”和“孵化器”。

  乡村振兴战略,振兴新区恰如其名。在希望的田野上,振兴新区也将在党建引领基层善治的大道上创造新的辉煌。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