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守护传承长城文化根脉
冬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呼格吉勒图便迎着寒风出门,到达巴图古城遗址(高阙塞)边上走走转转,巡视一遭。
“我家几代人一直守护古城,尤其是我父亲,他把长城看得很重,常和我们说,古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家乡的一部分,不管是谁都不能破坏,动一砖一石都不行。”呼格吉勒图说。
呼格吉勒图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文保部门聘请的文物保护员,他们一家住在呼和温都尔镇那仁乌布尔嘎查达巴图沟口的古城脚下。2006年,经考古学家考察研究,推断这里是赵武灵王所筑长城的终点,是建于2000多年前的重要军事要塞。同年5月,达巴图古城遗址(高阙塞)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彦淖尔市境内共有战国赵北长城、秦汉长城、汉外长城(南线、北线)4条长城,绵延1007公里,再加上鸡鹿塞、高阙塞、光禄塞,形成了巴彦淖尔独具魅力的长城文化。寒冬时节,巍巍阴山白雪皑皑,连绵起伏。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秦汉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或隐隐约约,或清晰可见,一路依山就险、起伏曲折,气势磅礴、雄奇壮观。
在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十份子村,同样有一个对长城执着热爱的人,他就是小佘太广申隆段和张德禄湾段秦长城保护员韩根柱,他已经义务守护长城20余年。“这些年,为了守护长城,没少得罪人。”摩挲着凹凸不平的长城墙体,韩根柱感慨万千。
小佘太秦长城倚山脊而建,全部用不规则的石块层层交错堆叠砌成,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处烽火台,保存相对完整。2006年以前,当地村民经常把长城城墙的石头拆下来搬回家,用来垒羊圈、筑房基,韩根柱看到了就会上前阻拦,甚至还跟邻里乡亲发生过口角,常落得别人指责埋怨。“据专家考证,这里是西汉时所建的光禄塞遗址,相传2000多年前,王昭君入塞时在这里居住过。2006年,这段长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大家保护长城的意识越来越强,对我当年得罪人的那些事儿也早就理解了。”韩根柱笑着说。
在巴彦淖尔,像呼格吉勒图和韩根柱这样的长城遗址义务保护员有上百名。他们守长城、护长城,把对长城质朴而深厚的爱融入每一次的巡查中。除义务文保员对长城的日常巡查巡守外,这些年,巴彦淖尔市文物保护工作者在长城的科学保护、修缮修复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7-2011年,全市抽调文保精干力量,对境内长城资源展开全面系统调查,加上配合运用遥感影像、数字摄影等现代化科技手段,让文保工作者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长城资源数据库。
“保护长城,首先要摸清家底,我们需要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为长城全面留存档案,进而实现对长城文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研究员胡延春说。
守护长城,不仅是对墙体本身的爱护和修缮,更重要的是把长城精神传承、践行和弘扬下去。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积极申请文物保护工程立项并实施一系列保护修缮工程,先后在乌拉特前、中、后旗和磴口县挂牌成立长城保护工作站;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巴彦淖尔市秦汉长城广申隆段、同和太—东希日朝鲁段、汉长城西尼乌素段、汉代鸡鹿塞障城遗址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巴彦淖尔至包头秦长城被列为万里长城形象标识段,高阙塞、鸡鹿塞、光禄塞等障塞被列为万里长城形象标识点,已列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