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养鱼” 激发市场活力
“放水养鱼”才能激发市场活力,逐步形成“水多鱼多”的良性生态。搞活民营经济,资金“活水”必不可少。钱从哪来?这是个问题。
去年以来,安徽密集出台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眼下,在安徽,金融机构竞相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优秀民营企业提供支持并不断创新产品,更多民营企业更好运用债券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并增强融资能力。相对于“一锤子买卖”,金融机构更多地选择同实体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共同成长、互相成就。
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长期性难题。
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中,由于缺乏抵押物和信用担保,民营企业有时难以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渠道;而金融机构也往往难以准确评估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
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安徽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贷款增速连续12个月位列全国第一。其中,全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余额、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1.16万亿元、2.6万亿元、83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0%、27.56%,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信贷支持民营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不仅体现在数据上,金融机构从业者对此有着更直观的感受。
一家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近几年,感受到安徽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显著增大。一方面,银行鼓励各级下属机构积极开展普惠贷款业务;另一方面,银行在对民营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方面降低了门槛,企业可直接线上申请信用贷款,额度可达30万元至50万元,改善了一些小微企业因缺乏抵押资产而融资难的困境。此外,多家银行还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等开展了专项的金融支持计划,力度较大。
“良币”的持续注入,系于一个正向循环的生态系统。
企业敢贷会贷,对自身财务健康和信用资质高度重视;金融监管机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把金融资源向民营经济倾斜;各家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质效;政府部门则合力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融资难的初创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活水提供信用数据支撑。
此外,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减息、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多种政策工具落地,也为安徽省民营企业提供了精准有力支持。
“我们强化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提供优惠资金支持。同时,重点打造‘货币政策工具+’定向直投直贷品牌模式,为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涉农领域优先提供再贷款再贴额度支持。”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2023年11月末,安徽省各类再贷款再贴现余额1187.42亿元,同比增长11.40%;累计发生额1650.96亿元,同比增长13.94%。
“第二支箭”持续精准发力
除了银行业的信贷支持外,债务融资工具也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25日,安徽省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江苏省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浙江省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先进制造业企业集合票据。
债券融资是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较股权融资更灵活且具有融资额度较大等优点。但是,在债券市场,民营企业常常面临着单一主体发债额度较小、融资成本较高、投资者认可度较低等问题。
为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了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即“第二支箭”的工作要求,鼓励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稳定存量。
“首单先进制造业企业集合票据的三家发行人为皖苏浙三省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制造业民营企业。由中债信用增进提供信用增进,并由浦发银行与中债信用增进签订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有效降低了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发行利率较1年期LPR低47个基点,得到市场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期集合票据的成功落地,更好满足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为更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打造了创新样板,有助于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正在进一步畅通。
早在2023年4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落地安徽省首单民企科创票据,为安徽省科创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有专家建议,进一步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还要从制度设计、信用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债、用债、偿债”能力,夯实民营企业获取融资的基础。
“我们将持续加大政策宣传,指导金融机构持续做好债券承销服务,充分运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新债券发行和信用增进方式,推动辖内更多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发挥债券融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作用。”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说。
改革创新破除融资壁垒
民营经济贡献了安徽省56.4%的税收、60.9%的GDP、70%以上的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当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民营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活力源泉,亟须政银企联动、共同打拼,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迈向全国前列。
成立于2018年的合肥康芯威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研发投入,但作为轻资产的科创型企业,进一步发展却被“重抵质押、唯财务指标”的传统银行模式束缚,难以获得充足的债权资金支持。
针对科创企业遇到的难题,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创新研发“投贷联动积分卡”产品,将风险把控和额度测算统一在一张打分表中,最终落地了该企业千万元信用贷款的投放。
同时,依托于安徽省创新实施的“共同成长计划”,中信银行合肥分行通过与企业双方签署了三年期“共同成长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由银行向企业提供了5000万元意向授信额度,企业则向银行承诺了日常结算等业务,双方开展了中长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合作。
打破民营企业融资瓶颈,安徽有新招。
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属全国首创,旨在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对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来讲,不仅能够获得融资成本更低、服务期限更长的资金支持,还能与金融机构共同应对未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实现中长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金融机构将充分发挥共同成长计划的政策优势,让更多的科创企业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更多的初创型、成长型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目前“共同成长计划”共计对接企业14852户,签署协议8752户,协议金额1387.7亿元。其中,贷款发放户数7504户,贷款发放金额805.4亿元。
金融改革和创新无疑已经成为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在采访中,有民营企业家坦言:“期待新的一年,安徽金融不断提升服务质效,通过更精准的金融服务适配企业的多元需求,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记者 何 珂)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