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新春走基层丨河北大名:何以打造“百馆之城”?

发布时间:2024-02-18 10:07:00来源: 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民网邯郸2月8日电 (记者杨文娟)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当各地“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时,河北省大名县也不甘“沉默”,年初释放出“2024年要打造‘百馆之城’,且今年9月份所有‘博物馆’实现全部对外开放”的信息。

  一个小县城,为何有如此大的举动?能躲开“千馆一面”的尴尬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大名,一探究竟。

  “太震撼了!每次看到这块五礼记碑,我都为自己是大名人而感到自豪!”在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刚从上海返乡回来过年的李永女士对记者说,“这块碑,据考证还是咱们国家现存最高、最大的碑呢!”

  李永是土生土长的大名人,今年已经50多岁。“我常常跟上海的同事们炫耀,说我的家乡虽然是小县城,但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李永介绍,除了五礼记碑,大名还有宋、明两代的古城,天主大教堂、兴化寺等特色建筑,以及王莽、束皙、郭隆真等名人,邓丽君的故乡也在大名。

  尽管有如此多的“宝藏”,但在李永看来,大名的文旅似乎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次听说大名要建100座特色主题“博物馆”,李永很兴奋:“把大名的历史文化‘家底’亮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大名,爱上大名,真是件大好事!”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郭隆真故居烈士专馆馆长戴俊君。“今年要建红色文化博物馆,郭隆真故居也在其中。这个我已经期盼很久了,心里特别高兴!”戴俊君激动地说。

  戴俊君告诉记者,他义务讲解郭隆真事迹已经有30多年。在郭隆真故居义务讲解也有9年了,每一次接待他都详细记录。在这里,很多听过郭隆真事迹的人都感动地哭了。

  “郭隆真是大名的英雄,更是所有人的榜样。但是,目前除了她的故居,还没有正式的纪念馆。”戴俊君表示,趁这次改造提升和修建“博物馆”的机会,他要把自己的想法都讲出来,同时积极整理和完善各项展示内容,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参观,来听他讲郭隆真的故事。

  文旅兴,则经济兴。其实,打造“百馆之城”,大名蓄谋已久。今年9月份,邯郸市旅发大会将在大名举行。“正好借此机会,我们对大名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通过打造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让不会说话的历史积淀,成为展现大名形象的新名片。”大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罗楠说。

  值得一提的是,大名县打造的100座“博物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它们不一定有很大规模,但有一定的标准;不一定非要是展览,但要‘有特色’。”罗楠说。比如,王氏商铺,本身就是一座“特色建筑博物馆”,不需要改变原貌,只要进行危楼加固,这座建筑就能体现大名历史文化的变迁。

  据罗楠介绍,在这100座特色主题“博物馆”里,有红色文化博物馆、衙署文化博物馆、书院文化博物馆,有寺庙文化博物馆、历史遗址博物馆、名人旧居博物馆,还有工业遗址博物馆、特色历史建筑博物馆、商铺博物馆等。

  同时,大名还将扶持发展10座以酒具酒器、陶瓷、古玩等为代表的民间私人博物馆,提档升级大名博物馆、石刻博物馆和大运河博物馆,逐渐形成“博物馆”集群化发展。

  正当记者要进一步了解“如何确保‘百馆’在9月份如期开放”时,罗楠被一通急电叫去项目现场调度工作去了。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