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郧西:“非遗”活“年味”浓
“织女、织女,请帮我介绍一下郧西的文化。”“欢迎大家来到中国七夕文化之乡郧西县过新年,‘郧西七夕’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2月8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牛郎织女虚拟数字人互动体验馆,张雨欣小朋友和全息舱里的织女互动起来,她对这个能唱歌跳舞讲故事的虚拟数字人非常感兴趣,“俩人”开心地“聊了”很久。
“每天接待游客量都在200人次以上,为了让更多游客都能进馆体验,我们已经延长了服务时间,依旧有很多游客在预约排队。”现场负责人张念介绍,春节期间,牛郎织女虚拟数字人线下体验馆吸引鄂陕两地的群众纷纷前来感受“郧西七夕”文化,人们与牛郎、织女虚拟数字人互动问答,了解“七夕文化”内容,并互送新春祝福。体验馆还可以通过VR沉浸式体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观看“七夕文化”中的民俗、美食、美景,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非遗添年味,民俗迎新年。2月10日,老北街三弦馆里张灯结彩,一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郧西三弦《织女回乡》表演正在上演。“天上的银河是星星,地上的天河是爱河,天河就在俺郧西,郧西演绎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台上弹唱不停,围观群众看得津津有味,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一浪高过一浪。
“很久没有听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了,瞬间让我回到小时候过年看戏的场景。”演唱结束,陕西游客陈艳茹意犹未尽,作为一名戏曲迷的陈艳茹为了多听几场,便在郧西多留了几天。
郧西三弦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经过近200年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以郧西地方小曲为主、交融陕西民间清曲、河南大调曲子特点,是一项极具地方魅力的民间弹唱艺术,《织女回乡》《丹水橘乡》《天河两岸闪银辉》《红军买馍记》等曲目成为群众传唱的经典。
除了郧西三弦,陈艳茹对“乞巧花馍”也非常感兴趣,位于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的乞巧花馍店铺让她流连忘返。
“真想不到,馍馍还能做出花来,不仅看着喜庆,还美味健康。”陈艳茹说,她已预订了“龙年吉祥”礼盒,准备带回家在团年饭上和家人共同享用。
“乞巧花馍作为七夕‘巧食’,流传了数百年之久,是‘郧西七夕’民俗传承中重要内容,2022年乞巧花馍被评为县级非遗项目,已注册了‘乞巧花馍’品牌。”乞巧花馍项目第四代传承人卢芸介绍,每天来店里的游客络绎不绝,赶在节前定制各种不同形状和口味的花馍,为新春佳节增添一份喜庆的年味。
近年来,郧西县登录入档的非遗资源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技艺、戏曲、民俗等十大类1000余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1项、省级4项、市级17项、县级128项。
据了解,春节期间,郧西县将在老北街、上津古镇、湖北口回族乡等地推出10项20余场次非遗民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织女绣、郧西三弦、舞龙舞狮、乞巧花馍等非遗传承表演活动,还将组织传统服装秀、变脸、杂耍、“汉服科目三”快闪等文化传承巡游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旅游消费,让人们在领略“非遗”独特魅力的同时,感受浓浓的“年味”。(邹景根、徐光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